close
近年來,迷你倉最平惠州先後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兩次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生態、精緻、宜居”成為惠州鮮明的城市特色。與此同時,惠州經濟快速發展,在今年中共惠州市委正式出台並實施的《關於乘勢而上加快發展儘快進入珠三角第二梯隊的決定》中指出,只要是“綠色的GDP”,能做多大就做多大。事實上,惠州發展盯准“綠色GDP”的初始可以追溯得更早。2006年,惠州確立了“生態立市”的城市發展理念,2012年初,惠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創建國家生態市的工作目標,並在這一目標引領下開展生態修復、環保准入等一系列工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如何從制度上實施源頭保護、責任追究和生態修復,這將是惠州立足此前的實踐,探索新一輪改革的課題。策劃:陶然 黃沁 羅銳統籌:黃沁 羅銳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盧慧從汙水圍村到花田進村,村民生活受益生態修復深秋時節的陳江街道澄海村景色宜人,穿行于村里的大街小巷,村道平整乾淨,綠樹成蔭,小樓鱗次櫛比,田地邊清流涓涓,尤其村邊不遠處垂直流濕地上色彩鮮豔的花兒在風中搖曳,猶如一塊塊美麗的花田,村民們的小日子別提多美了。“別看現在村莊像個大花園似的,以前可完全不是這個樣。”說起村莊的變化,澄海村副村長杜式和覺得用“煥然一新”來形容再恰當不過了。他告訴記者,以前,澄海村完全沒有汙水處理的概念,村民們的糞便汙水存放在沒有硬底化的化糞池內,汙水慢慢滲入地下,而日常生活汙水則由明渠排到村邊自然形成的窪地當中,窪地沒有覆蓋,加上村民隨意往窪地里扔垃圾,日積月累,整個村莊幾乎被黑臭的窪地包圍。“大家都覺得村子的衛生環境不好,也隱隱感覺到生態環境遭受了破壞,但應該怎麼改變,資金怎麼解決,誰也定不出個方案。”杜式和說。自去年下半年起,隨著惠州創建國家生態市工作的推進,生態村創建被提上日程,陳江街道為修復村莊生態,尤其是解決農村汙水處理問題,組隊前往廣州等城市考察學習。今年3月,惠州市環保局給各縣區下發《農村生活汙水處理技術指引》,指引各村莊按照生態村創建的要求,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也就是從那時起,澄海村開始發生了變化。“你看,這一塊塊的就是人工濕地。”杜式和告訴記者,一片片花田實際上是一個個“除汙池”,鮮豔的花朵都是除磷能力強的水生植物,通過生態技術對汙水進行處理,模擬大自然的濕地系統,形成一個人工濕地。這樣的人工濕地在澄海村共有240平方米,汙水處理能力能夠達到80噸/日。目前,澄海村日排放生活汙水60噸,村內各家各戶生活汙水經過汙水收集管網流向厭氧池處理,再滲透到人工濕地上處理,最後才排到田野。經過處理的汙水,出水水質均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可回用于村莊綠化、農田灌溉等。“不僅汙水圍村的黑臭現象沒有了,村子也因為花花草草而顯得更加漂亮了。”杜式和興奮地說。而隨著生態村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村民過上了澄海村這樣美好的小日子。目前,惠州60%以上的鎮(辦)建有汙水處理廠,對布局相對集中、已納入城鎮建設規劃的近郊型村莊,生活汙水逐步納入鎮區生活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此外,已有112個遠離城鎮但村民居住相對集中的遠郊型村莊實現生活汙水經收集後採用氧化塘、穩定塘、生物氧化池和人工濕地等方式進行處理。石化廢物變身清潔產品,環保准入提升“綠色生產力”環保使村民們的小日子美起來了,也使企業的小日子滋潤起來了。惠州凱美特氣體公司坐落在大亞灣石化區,企業主體產業的原料來源不是別的,正是不遠處同在石化區的中海殼牌公司產生的石化廢氣。每天,由中海殼牌公司乙烯裝備中源源不斷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一根直徑約80厘米,總長度約3公里的管道送往惠州凱美特氣體公司的車間。這些由於生產乙烯伴生出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原本是要排放到空氣中的溫室氣體,但通過管道輸送,然後進行壓縮、脫烴、淨化、提純、冷凍等一系列工藝處理之後,能夠生產處食品級的迷你倉態二氧化碳產品,可用于飲料、食品保鮮、生物制藥、舞台效果等等。除此之外,液態二氧化碳產品也是凱美特的拳頭產品,廠區內,一輛輛專業運送車,正將一車車液態二氧化碳送往珠三角各地。目前,凱美特生產的食品級二氧化碳合作伙伴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娃哈哈、百威啤酒、青島啤酒等知名品牌,凱美特的液態二氧化碳將在這些知名品牌飲料中變成咕咕的氣泡。由石化廢氣變成食品級的清潔產品,綠色生產力是驚人的。2008年惠州凱美特投產以來,年接收並處理中海殼牌10萬噸的二氧化碳,成本大概90元/噸,經過處理加工成食品級的二氧化碳後,價格可達800到900元/噸,稅後收入有5000萬元,企業的小日子別提多滋潤。像凱美特這樣綠色環保的工業項目在大亞灣石化區比比皆是,這有賴于大亞灣區在招商引資上嚴把環保准入門檻。近年來,大亞灣區全面加強石化區的環境監管,對於綠色高效的可持續發展項目優先引入,對於高能耗且工藝落後的項目逐步淘汰,對於高能耗、高汙染項目堅決否則,截至目前,已否決180多個項目,涉及投資額近13億元。編制各級環保規劃以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無論是村民的小日子美起來,還是企業的小日子滋潤起來,都是受益于惠州近年來在環保工作改革上立意高遠,行動上雷厲風行。惠州以創建國家生態市為抓手,堅持環保優先,從編制各級環保規劃到制定環保准入機制、產業環保調控機制,保護生態環境的工作正一步步從汙染事件的末端追溯回環境保護的源頭,工作局面由被動變為主動。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決定》還指出,“建立空間規劃體系,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落實用途管制。健全能源、水、土地節約集約使用制度。”近年來,惠州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嘗試,在規劃先行、源頭保護方面尤為突出。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惠州編制實施了《惠州市“十二五”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研究》、《惠州市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十二五”規劃》和《惠州生態市建設規劃(2012-2020年)》等環保規劃,各縣(區)編制了生態縣(區)建設規劃和鄉鎮環境保護規劃,明確了全市的生態功能區劃。劃分了生態保護分級控制區域,並按分區控制的原則,協調土地利用、城鎮建設、產業發展等規劃與環保目標一致,進一步強化了各鄉鎮的主體功能定位,為鄉鎮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同時,相關部門還從制度上強化了產業發展的環保調控。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法律法規、規劃和產業政策要求,惠州修編了《惠州市招商引資環保指引(2013年本》,明確全市項目環保准入條件,區分環保鼓勵、限制和禁止類項目,並提出分區域環保准入要求,合理引導各地產業結構和布局優化,為全市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宏觀環保指引。為保生態犧牲經濟受益者或補償《決定》中指出,“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生態補償制度的探索,正是當前惠州環保工作改革研究的一大課題。在今年的惠州“兩會”上,惠東縣人大代表提出,惠東山區5鎮為了擔負好保護山林、涵養水源、保護環境的使命,長期以來,沒有上工業項目、規模化的禽畜養殖項目以及三產項目,為下游的飲水安全以及全市的生態緩衝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建議惠州市、縣兩級共同分擔,對山區鎮進行生態補償並形成相關機制。對於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的探索同樣契合惠州實情。東江貫穿江西省、廣東省,經流惠州,最終抵達香港。為確保東江水質,東江沿線包括惠州,直至上游廣西,都在經濟發展中作出調整和貢獻,如何使三大地區橫向聯動,推動生態補償制度跨地區大改革,更多東江沿岸城市百姓的小日子才會越來越紅火。圖片說明:“生態、精緻、宜居”成為惠州鮮明的城市特色。南方日報記者 梁維春 攝儲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