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消費生態生活方式公民社會人文香港第�佰柒拾柒期香港解夢師周公、弗洛伊德、榮格這三個人在“解夢”這件事上,儲存倉得到某種契約式的共鳴,他們都堅持認為夢有一定依據,至少反映一定的心理折射,他們可以算是最初的解夢師。在香港,解夢師是一個正經的職業,很多人都從最初的興趣和熱愛轉為職業解夢人、解夢師。迷信,還是玄學?經過交談和瞭解後,感覺香港的這樣一批解夢師們更有調研和科學研究的性質。他們像所有醫科醫生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的夢境資料庫,裡面內容十分繁雜,包含各種真實夢境,光怪陸離、五光十色,甚至荒誕不經,這些夢境似乎是平行宇宙的另一個空間和另一個世界,充斥著現實社會所有的可能與不可能。香港解夢師們並非故弄玄虛,解析一個夢境,常常要運用心理、生理等多種學科,甚至要察言觀色,試圖把混沌的夢境世界整理出一條適用于現實社會的清晰邏輯和內在思考。1解夢師在香港已經被認可是一種職業,就像開了個免費心理門診如果你做了一個夢,有點奇怪,夢見了和現實生活完全不相關的人物、事件和行為反差,醒來之後或許還久久不能忘記,一般人最常做的一件事情是上網查詢下相關解讀,但那些答案通常比較老套和顯得有點迷信,比如夢見掉了一顆牙可能說明身體不好,總是跑不出的山洞和走廊里忽明忽暗的燈表明你正身處困境。所以夢妮坦做的研究,就是給來咨詢夢境的人進行相對科學的解讀和信息反饋。夢妮坦在香港擁有足夠強的知名度甚至是粉絲,香港人空前信賴這個長著有點像小兔子的女生,聽她講夢里的外星人和動物傳心術。除了開專刊、做電台節目,她還出了兩本關於解夢的書:《發你個夢》和《發你第二個夢》。當然,她的書沒有弗洛伊德的《解夢》或者榮格的《夢的理論與解析》那樣深刻,但在香港年輕人看來夢妮坦顯然更可愛,畢竟願意用通俗並且符合香港語境的話來描述和解析夢境的人是那麼的難得。香港解夢師們更像是門診專家。在東周網E-blog《解你個夢》專欄里,夢妮坦最新關於“解夢”的回複是關於“甩牙”,其實就是掉牙和脫牙,這也是最常困惑中國人的一個夢境。在專欄中就有人發郵件向夢妮坦詢問,而夢妮坦則認真地分別以視頻和文字的方式回複詢問者,盡管這個問題她之前已經回複了很多遍。“很多人恐懼夢見掉牙,因為在周公解夢里,掉牙意味著有親人過世。其實,夢見掉牙未必是一件壞事,它也有其他的解釋。比如遇到情感方面的危機,在夢境中也可能會顯示掉牙。另外,夢見掉牙也有很多中可能,比如現實生活中剛剛看完牙醫或者真的掉了牙,那麼在夢境中的掉牙就是心理恐懼的反映,而如果是老人家夢見掉牙,那則有可能是現實生活裡面對死亡的恐懼,或者是身體出現了問題。”香港類似夢妮坦這樣的解夢師,並不算特別多。更多解夢者還處在興趣愛好,並沒有把它當成唯一職業的狀態。夢妮坦向南都記者介紹,香港解夢師的說法自己是在曾經做電台節目時被主持人封上的,於是香港便慢慢有瞭解夢師這種職業。不過香港解夢師多是義務性質的,比如夢妮坦自己,她每天都有解夢,在FaceB ook專頁和新浪微博,網友們像看心理門診一樣,只不過這裡卻是免費向夢妮坦咨詢夢境話題。“基本上我的解夢是不收費的,除非是面對面、一對一交流或者是海外詢問才收費。費用也只是用來上新的課程與做善事為主。我們解夢並沒有淡季或旺季之分,年中無休。”有意思的是,如果香港解夢師真的要開始收費的話,他們並不是按照解夢的難易程度計算。而是像心理門診一樣以時間為單位進行計算。曾經咨詢過夢境的香港IT男R om an打趣道:“做一個簡單的夢,要比做一個劇情複雜,集合仇殺、傳奇和冒險邏輯混亂的夢便宜多了!因為後者講起來麻煩,浪費時間。”2無論你昨晚的夢多離奇,全世界至少有5億人都做了相似的夢香港解夢師們盡管工作形式與心理或者情感專家咨詢很相似,但收入卻相差很多。以夢妮坦為例,在圈子里,她已經足夠有名氣和聲望,但也需要同時做市場和塔羅牌、測字等服務才能得以維持生計,更不用說其他不知名且剛剛起步的解夢愛好者。但僅是�多的解夢愛好者就足以支撐起香港解夢氛圍的興盛了,香港甚至還有很多90後樂於嘗試解夢的行為,並且有意識地收藏真實夢境,把收藏和分析夢境看成是一種很厲害的科學實驗行為。塗幼輝是香港解夢愛好者,他不斷追尋夢妮坦的專欄和書籍,並且閱讀和分析國際上很多解夢著作。他在做一件事情,甚至還聯繫內地的很多解夢愛好者。塗幼輝和香港很多90後解夢愛好者一起組成了一個私密小組,專門從網絡上發帖收集人的真實夢境。塗幼輝對記者說,已經有科學研究證明,盡管全世界有60多億人,但人們常做的夢卻只有12種。雖然,人們的夢境,聽起來千奇百怪,實際上卻大同小異。“不論你昨晚的夢多麼離奇古怪,世界上至少有5億人在做相似的夢!比如夢見自己身患重病、遭遇車禍、丟失東西等。”和塗幼輝在一起研究夢境的一位90後A ntiaH o,她是一名理工科學生,但是沒有人想到一個試圖用理性邏輯進行學科學習的人會對夢境這種感性的事物感興趣。A ntiaH o不認為夢境是玄學、迷信或者感性的事物。相反,她認為,夢其實是瞭解自己最好的工具,不同的夢境背後,其實隱藏著不同的內心訴求和心理暗示。A ntiaH o和塗幼輝一起收藏真實夢境已經持續進行三年左右的時間,收集了大概上千條真實夢境的數據。據塗幼輝介紹,有些夢境簡單得可以用一句話進行描述,而有些夢境他們在記錄時,甚至用了10篇Word文檔、11000多字。塗幼輝和A ntiaH o等香港夢境研究愛好者認為,夢境是可以分門別類,並且折射現實,夢里所出現的事物也都各有寓意,並非空穴來風。比如夢見飛機,可能表示做夢者駕馭某種局面的能力,還可以表示做夢者希望擺脫某種限制;夢見一直很累地跳躍,可能代表做夢者想要在現實生活中有巨大的飛躍;夢見動物園,動物園多是髒亂的,其實也折射和象徵混亂不堪的局面,這種夢可能是提醒做夢者需要好好規劃和收拾某個局面。在香港本土非常火爆的阿夢師解夢網站,解夢者將夢境也以科學的方式進行區分,甚至像百科全書進行分類一樣,把夢境分為12星座、交通、人物、人體生死、休閒娛樂、兩性關係、六畜家禽、動作行為、動物、天災人禍、家居用品、工具用品、建築、心理測驗、情緒反應、植物、樂透數字、樹木、犯罪法律、生迷你倉最平家具和神佛鬼怪等多種類別。據A ntiaH o介紹,每天登陸這個網站查詢夢境,根據自己夢境進行解讀的人很多。“這些解夢網站根據類別把人的夢境做好區分,讓做夢者根據夢境對應類別進行解讀。有點類似于傳統的周公解夢,只不過加入更多現代生活的思考和邏輯。這些網站對於職業解夢師來說,有衝擊也有挑戰。盡管夢境類別有限,但具體個人的夢境反映的細節和現實又都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解夢師的存在,而不是通過一個軟件或者網站就能瞭解得到。”3夢跟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有關,美國人常夢見沒見過的房間,中國人常夢見沒盡頭的走廊美國夢的心理學研究者米頓·克蘭瑪結合腦電圖掃描技術監測夢境,他認為:“男人在夢中會夢見其他與之競爭的男人,或者較大的、直的東西,或者彎曲的滿了的東西,而女性夢見的男女比例則更均等,她們較多夢見與情感相關的事例,同時在夢中的思考也更多。”顯然,研究夢境相關的學者們早就試圖把夢境與科學進行連接。而夢妮坦更是把夢境研究與心理學、中醫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進行關聯。她在《發你第二個夢》里寫道:“解夢只是第一步,不過潛意識的一小步,等於現實的一大步!有了覺知,夢者對事情就可以有新的理解,以及重新選擇處理的心態與行動。”香港對解夢者、職業解夢人和解夢師們留有一個相對寬鬆的社會氛圍,很多解夢類節目會邀請諸如夢妮坦這樣的解夢師做嘉賓,當心理、情感顧問為香港人排疑解難。香港還有一個雖然小�但名氣很大的組織———香港靈異學會。學會也曾邀請解夢師夢妮坦進行解夢講說,早幾年香港社會甚至有一種風氣,把夢境重新落回弗洛伊德的研究範疇,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研究課題,再用榮格理論,把夢與集體意識聯繫發展起來。夢妮坦的特別之處在於,她的解夢還加入了中醫理學,對於中醫來說,血氣的流通是否暢順都會在夢中被映射出來。香港真實夢境收集和研究者塗幼輝還通過網絡召集的方式找到十幾個經常做夢的志願者,他有計劃在2014年策劃一個夢境主題的展覽,把自己收集的上千種樣本以圖文的形式展現出來,希望通過展覽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和瞭解夢境收集,從而可以找到更多的夢境樣本。美國夢學家G illianH ollow ay博士認為,夢跟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有關。顯然,周公解夢也並不能適用于全世界。香港解夢者們一方面收集本土夢境數據,嘗試以理性和邏輯的方式對夢境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積極把國際上最新的理論以最本土化的方式融入日常夢境分析中。塗幼輝舉例,他曾和內地一位夢境研究者進行過交流,美國人和中國人的夢就很不一樣,美國人常常會夢見家里多出來一個從未去過的房間,這在恐怖片里也常出現,但在中國人的夢里卻很少出現。分析其原因,因為美國人總是住在獨立屋,房間很多,潛意識里總覺得自己一眼望不到頭,不知道哪裡會出狀況,所以會有一種很強烈的孤獨感和焦慮感,而中國人的夢境焦慮是在一條很長的走廊里永遠也走不到盡頭,或者是很多年輕人會常夢到類似被追趕、被攻擊、被追殺的夢境,要想瞭解其中暗藏的心靈信息,最關鍵的就是知道究竟是什麼在追趕你。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僅要思考夢境中出現的追趕者是誰或是什麼,也要思考現實生活中有誰或什麼在引起這種壓力和緊張情緒。香港解夢師們認為,夢作為觀察潛意識最重要的一面鏡子。夢的收集有點類似于人口普查的作用,影響夢的系統要素太多,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理論把它們融合一起。弗洛伊德甚至會對夢中出現的某個字母,做拆分組合,這是很考驗智商的遊戲。塗幼輝認為,如果要解討一個夢境是否有意義,解夢者必須要知道夢境的結構,否則,隨意的解夢就容易陷入到牽強附會中去,陷入到解夢者虛幻的自圓其說中。無論是解夢者還是做夢者,大家既是夢的制片人和導演,同時也是夢的主角,夢可以幫人們解決困擾著的問題,也有可能會暗示身體的疾病,“跟筆跡一樣,夢是一個信息豐富的存儲容器,裡邊隱藏著現實生活記憶的許多碎片。而夢里的記憶,它是與我們看得見的世界有所關聯,它們為什麼要通過人們的夢境,頑強地保留下自己呢?現在我們還不知道,也許有一天會瞭解。”塗幼輝這樣說。你可能不知道的香港香港也有“差不多先生”:“使唔使咁認真?”□ 林嘉文�所周知,胡適先生曾介紹過一位德高望重的“圓通大師”給我們,這位大師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因此廣為人們稱頌。圓通大師生前有一句話常常擺在嘴邊,他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恰恰,他的諢名,就叫“差不多先生”。在香港生活得久了,我越來越覺得那些總試圖把自己跟我們內地人劃清界限的香港人純屬徒勞,越來越覺得大家都是炎黃子孫,都是“差不多先生”的傳人。因為在一些香港人的口中,我一樣看到了“差不多先生”那熟悉而親切的身影。只不過香港人有香港人的語言,他們也會說“差不多”,但更經常反問你:“使唔使咁認真?(用不用這麼認真?)”有一次前公司來了一位實習生Jacky,老闆交代他做好一幅宣傳海報。結果過了下班時間很久,他還在埋頭苦幹。老員工阿東走的時候經過他身邊一看,原來海報主體已經做完了,但Jacky還在吹毛求疵地修改海報背景的一些小細節。阿東隨即訕笑:“使唔使咁認真啊?”“使唔使咁認真”從字面意義來說,是工作經驗更加豐富的老員工對一些細節功夫是否值得花時間去做、是否應該用這樣的時間做更多更有效益的工作的判斷。然而根據我對香港版“差不多先生”的瞭解,這句話其實重點並不在此,它的重點在於提醒新人“學精一點”,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前面名為“憨居”(指為人過於憨直,思想笨拙)的懸崖。在這種語境下,圓通大師再次顯靈:在該“差不多”就行的地方“差不多”,才是好孩子。事實上對香港版“差不多先生”們而言,“較真”的態度不僅僅在工作上,在社會議題、價值觀判斷等更需要嚴肅認真態度的討論中,也常常不受歡迎。對他們來說,“過得去就得啦”的態度往往是更安全的選擇———放過自己就是放過別人,人生已如此艱難,何必再給別人平添壓力。因此每當聽到類似的論調時,我就像見到了親人一樣感動:雖然來自五湖四海天各一方,想來你我亦不過“差不多”。出品:南都深圳雜誌部監制:夏逸陶 池少偉總策劃:南島策劃統籌:馬凌 周吟 王相明採寫:南都記者董馨 見習記者 林嘉文圖片:資料圖片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