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思想者小傳朱曉明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迷你倉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及中天集團管理學教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3年至2008年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8年至2011年任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2008年獲國際管理學會(IAM)“傑出成就獎”。著有《全球供應鏈環境下的上海國際物流建設》、《平台,贏在服務——在“轉型”中發展服務經濟與平台經濟》、《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發展報告》等。近兩年,“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名詞風靡學界,並進入公�的語彙。它源於里夫金的同名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這讓我們想起了阿爾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和產業經濟學中的“第三次產業”。這3個“三次”分別指向了“計算機”、“互聯網”和“服務業”。時至今日,數字化和移動互聯網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創造出一個史無前例的基礎設施架構。在產品經濟年代,基礎設施是“鐵、公、機”、“路、橋、隧”、“水、電、氣”。但在數字化年代,基礎設施還必須加上“大、雲、平、移”。具體而言,“大”就是大數據,即通過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手段,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雲”就是雲計算。雲是一種公共服務。如同發電廠提供的電力是公共服務一樣,雲服務商晝夜不停地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信息處理上的服務。“平”就是平台。凡是熟悉阿里巴巴、淘寶網和支付寶的人,都可以從中一窺平台型企業迅速增長的影響力。事實上,它們正在成為當下全球新興企業中的巨無霸。全球500強前10名中的6個是平台性企業。中國500強企業中,利潤最豐厚的都是平台型企業,如百度、網易、騰訊、阿里巴巴。按類型來劃分,平台可以分為交易平台、媒體平台、支付平台、軟件平台等。“移”就是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平台與移動通信技術結合的活動的總稱。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已達8.17億。中國網民總數量以5.64億領跑全球,但是占總人口比例僅為42%。美國的這一數字是78%。由此可見,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還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廝殺已經拉開序幕。讓我們看一組數據:“推特”(Twitter)從推出到普及用了整整3年,“新浪微博”用了一年,而“微信”只用了短短6個月,且後來者迅速佔領上風。目前微信的發送量是8.4條/人/天,已超出新浪微博發送量的近3倍。在以“大、雲、平、移”為標誌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來臨之際,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一起,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中國能跑多快?人口和市場依舊是我們最大的資本。 13億人口讓我們擁有人力資源上的先機,而每年700萬的大學畢業生更是新興產業的生力軍。相比之下,美國只有288萬、日本101萬、英國67.4萬。當然,要釋放人口和市場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不可或缺。數字化年代的六大趨勢從早期的個體製作和分散的家庭作坊,到今天虛擬世界里的“�包”和“創客”,人類的歷史仿佛畫了一個圈。但後者是建立在數字化革命的基礎上,是新一輪生產模式革命的髮端以“大、雲、平、移”為基礎的數字化革命正日益改變著傳統的生產方式、交易模式和商業架構,主要呈現出六大趨勢:第一,從“規模經濟”到“規模經濟+範圍經濟”。產品經濟年代,規模越大,產量越高,效益越好。如今,在規模之外,品種也有可能提升效益。美國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長尾理論(The Long Tail)認為,由於成本和效率的因素,當商品儲存流通展示的場地和渠道足夠寬廣,並且商品的銷售成本急劇降低時,那些看似需求低的產品,只要有人賣,都會有人買。而且,這些小�產品所占據的市場份額如果集聚起來,也可以達到驚人的數量,甚至可以超過大�主流產品的市場份額。第二,從“單邊市場”到“單邊市場+雙邊市場”。消費模式從傳統的B2C(門店消費),拓展至O2O(線上線下),以及通過社交媒體進行銷售,甚至個性化消費的C2B(消費者對企業),互聯網技術大大減低了個人參與商業貿易活動的障礙和成本。從理論上說,人人都是買家,人人又都可以是賣家。單邊市場演變成了雙邊市場,其對現有社會經濟活動的潛在衝擊不可估量。第三,從“大而全、小而全”,到“外包”、“�包”。企業除核心業務外,非核心業務都可以外包。外包的內容從最初的信息技術外包(ITO),到業務流程外包 (BPO),進而發展到知識外包(KPO)。在外包模式上,以前是B2B,即發包給明確的供應商,現在則發展成B2C的“�包”。例如,iPhone擁有70萬個軟件,iPad擁有27.5萬個軟件,卻沒有一家或幾家供應商能夠擔當如此海量的開發任務。而在�包模式下,全中國已有30萬人在夜以繼日地絞盡腦汁,幫助蘋果開發形形色色的軟件。這就是“�包”的威力所在。國內廣告創意界也有類似的�包平台,“創意功夫網”即是一例。這個網站自稱“在線的頭腦風暴”,旗下的�包網絡匯集了20000多名專業創意賣家,同時還有100多位來自4A級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擔任在線評委。第四,從收費到“收費+免費”。平台經濟的三大特質之一,就是經常提供“免費的午餐”。然而,這免費的背後卻大有深意。例如,諾頓、卡巴斯基和金山毒霸作為長期雄踞市場的殺毒軟件專業戶,一夜之間被奇虎360的免費殺毒軟件攪得亂了方寸。奇虎360的業務模式被稱為Freemium,即Free(免費)+Premium(增值服務)。向個人用戶提供免費的安全和殺毒服務,以此獲取海量用戶。在此基礎上將用戶導入瀏覽器和導航等產品中,向廣告客戶收費,以獲取收入。其他如“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為普通個人消費者提供免費服務的同時,向商戶收取年費(開通費和服務費)。第五,從固有市場,到細分與被細分。技術創新降低了經營和交易成本,隨之,市場的細分和再細分成為可能。消費者的異質性需求和“利基市場”(nichemarket)得到更多關注。 “驢媽媽”旅遊網站的創始人洪清華正是敏銳地抓住了日益增長的自助游市場和散客群體的需求,定位於專做景區門票的在線分銷,輔之以面向散客的各種服務和信息,成為旅遊細分市場上的一匹黑馬。第六,發展中國家在搶佔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先發優勢時,既精心于一次開發,也用心于二次開發。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年代,重大科學技術的突破是搶佔先發優勢的門檻。但是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即數字化革命時代,這個門檻降低了。發展中國家可以通過對於現有技術、解決方案的深度二次開發,提升優勢,搶佔先機。回顧人類社會的進步歷程,生產模式經歷了一個螺旋式上升的路徑,大致可以分為七個階段,分別為個體製作、手工製造業和家庭作坊、工廠、大規模製造、加工貿易、服務外包、�包和創客。從早期的個體製作和分散的家庭作坊,到今天虛擬世界里的“個體製作”,即“�包”,以及分散的小規模創造,即“創客”,人類的歷史仿佛畫了一個圈。但後者是建立在數字化革命的基礎上,並非回歸原點,而是新一輪生產模式革命的髮端。服務滲透每一個產業隨著分工的深化和交易成本在社會總成本中比重的提高,服務業對於降低成本的作用愈來愈突出。建立強大有效的服務業,就成為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效率的基本手段“數字化服務經濟”的另一半是“服務經濟”。切勿將它等同為“服儲存倉業”,服務業只是服務經濟產業結構中的主要產業。我們所謂的“服務經濟”,是服務產業加上一系列與之相匹配、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它是以提供服務產品為核心的經濟形態,是繼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之後的一種新的社會經濟形態。服務經濟的核心要義有二,首當其沖的就是“服務化”,其二是數字化,或言“信息化”。值得關注的是,服務經濟並不是服務業一枝獨秀,製造業可以服務化,農業可以服務化,研發可以服務化,服務業本身還可以推陳出新,深度服務化。製造業服務化。先進的供應鏈管理,是製造業服務化的一個重要表徵。以貿易起家的利豐行現在稱自己為“全球供應鏈管理者”。它的創始人馮柏燎在100多年前定下一個原則:“瞭解買家需求,並且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數量和可信的質量,有效率地滿足它。”今天,這句話依然被奉為圭臬,但是其實現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紡織服裝貿易起家的利豐行,已經向製造業深度滲透,仰賴數字化年代的先進供應鏈管理系統,運作著一家“全球工廠”,每年出口服裝近100億美元。且讓我們來看一條工裝短褲的製造過程——在巴基斯坦紡紗,在中國內地織成布,再用產自中國內地的紐釦和產自日本的拉鏈,在孟加拉國完成成衣製作,經由香港包裝出口,通過美國的零售分銷中心進入銷售渠道。指揮這一系列“動作”的網絡中樞則設在中國香港。利豐行自身沒有一家工廠、一個工人,擔此重任的是誰?利豐的董事長馮國經依靠的是一批“網絡協調員”。農業服務化。相對從“田頭”到“街頭”的傳統農產品供應鏈,在服務經濟年代,這條供應鏈的兩端都延伸了。前端延伸到了用數字化系統選種育種的農作階段,後端則延伸到了餐桌。多利農莊即採用這種“從農作到餐桌”的服務模式,直供細分市場里的客戶。從土壤的改良培育、有機肥研製、有機植保、產品現代化包裝、全程冷鏈配送等各個環節進行管理和把控。運用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有機食品質量追溯,個性化提供一站式有機蔬菜配送上門的“宅配”服務。可謂數字化、服務化和農業的一次創新融合。研發服務化。服務經濟年代,一些研發企業日益轉向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位於浦東張江的波匯科技,通過對普通光纖的深度研發,致力于為各種環境和設施建立感知神經網絡,監測溫度、應力、位移、振動、電磁場、氣體等各種物理狀態量,開發出了分佈式光纖測溫系統、光纖火災探測器、光纖安防系統等產品。除了提供產品,它還為客戶提供安裝、調試、系統集成和數據集成等全方位服務,集研發、製造和一攬子服務于一體。服務業的深度服務化。隨著服務業和其他產業的日益融合,服務業自身也開始深度服務化。以銀聯為例,超市和大賣場經常舉辦各種促銷和優惠活動,這與希望不斷擴大用戶量和刷卡金額的銀聯一拍即合。銀聯將觸角伸入了商戶的客戶服務領域,幫助商戶開展優惠折扣、自動抽獎、打折信息發佈等一系列活動。吳敬璉教授曾說道:“隨著分工的深化和交易成本在社會總成本中比重的提高,服務業對於降低成本的作用愈來愈突出。建立強大有效的服務業,就成為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效率的基本手段。 ”綜上所述,有了數字化、服務化這兩翼,真可以讓一、二、三產,產產出彩!主動轉型還是倒逼創新?在數字化服務經濟年代,無論是主動轉型還是倒逼創新,“大、雲、平、移”及其所派生的應用,正在超乎我們想象地改變著商業世界的圖景對於是否進入“服務經濟”階段的判定,有幾個不同的標準。凱勒曼(Kellerman,1985)提出的標準是,服務業就業人口超過5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洲央行的標準為相關產值和就業均大於60%。維基百科上的定義為服務業產值超過2/3,約為70%。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1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比為43.1%,上海市的服務業占全市GDP的比重已達57.9%。在這樣一個數字化的服務經濟年代,如何進一步因勢而為,推進上海的轉型和創新?首先,為了早日跨入服務經濟之門,制度保障不可或缺。其中包含了稅收、信用、監管、市場准入和統計方法等法律法規體系。一度,營業稅成為我國發展服務業的瓶頸。一些行業全額征稅、重複征稅,導致企業稅負過重,一些跨境業務還涉及國內和出口國雙重征稅。2012年1月1日,上海首輪“營改增”試點選擇了交通運輸業及6個部分現代服務業,即 “6+1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出現了幾個可喜的效應:抵扣鏈條打通,促進了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各類投資和生產要素向現代服務業加速集聚,國際性跨國公司落戶上海的意願增強。第二,應以數字化推動傳統產業的主動創新。在上海浦東小陸家嘴核心區,“上海中心”即將在2014年竣工。它的主體建築結構高580米、總高度632米,總建築面積高達57.6萬平方米,如同一座小型的“垂直城市”。如此龐大的工程,其建設管理團隊僅有47人!精幹高效的管理,源於其使用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軟件系統。它將原本粗放、分散的施工模式集成化、模塊化。有數字表明,利用BIM技術的三維可視化流程,可減少50%至70%的信息請求、縮短5%至10%的施工周期、減少20%至25%的各專業協調時間,從而大幅度提高施工單位的總承包、總集成能力,發揮行業整體作戰的組合優勢,同時高效合理地控制工程成本、杜絕貪腐,並有力實現綠色環保的施工理念。探索綜合利用上海的優勢,以及嘗試應用BIM系統軟件的創新之舉,表明瞭上海有能力在全國、全球範圍內完成一個又一個超級工程或次超級工程。這也將成為上海轉型發展上的一張名片。第三,應以市場倒逼轉型與創新。傳統的業態界定和供需關係,正由於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的介入,而經歷著根本性的變化。2012年9月,“三馬”聯手成立�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涉足互聯網保險。這標誌著,阿里作為一個巨大的平台,已在金融界有所斬獲。阿里巴巴手握海量商家資料,有支付機制,有實時通訊工具,有內容載體,也有廣告載體,在B2B、B2C和C2C等領域建立了絕對優勢,日益成為一個對接中小企業和客戶的無比龐大的平台,並提供相應的信息、金融和物流服務。阿里想做金融!這是一個令傳統金融機構以及銀行業步步驚心的問題。如今,支付結算、保險和基金的代銷,信用卡業務和跨境售付匯和結售匯業務都可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和支付平台進行,而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非金融小貸企業,正在全面控制傳統商業銀行所不屑一顧的80%的長尾業務。其特色包括按日計息、網絡還貸、無需任何抵押擔保等。阿里金融依靠大數據支撐小微企業的貸款業務,與阿里巴巴、淘寶網、支付寶的底層數據完全打通,將大規模數據雲計算用以分析企業的網上經營信用、交易狀況和投訴糾紛等信息,最終作為貸款的評價標準。以淘寶網為代表的電商已經讓傳統商業不堪其重,謀新求變。而阿里金融也日益讓傳統銀行感受到了“倒逼”的壓力:PC年代銀行業的巨無霸是“工建交農中”,而以“大、雲、平、移”為基礎設施的移動互聯網年代,誰又將執金融行業之牛耳?在數字化服務經濟年代,無論是主動轉型還是倒逼創新,“大、雲、平、移”及其所派生的應用,正在超乎我們想象地改變著商業世界的圖景。當前,上海在“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戰略引導下,也在謀求建設“國際人才高地”。這就要求上海尤其要為引進人才營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環境。人才,以及培育人才、激發人才創新潛能的制度,是轉型創新的根本推動力之一。迷你倉最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9 的頭像
    sgusers9

    sgusers9的部落格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