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單仁平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0月底簽署一份“特許狀”,迷你倉英國將據此成立官方報業監督機構,取代現有的自律體系,此外一個用于監察新監督機構、確保其獨立性的“認可委員會”將同時設立。英國報紙出現不少反對聲,有的宣稱英國持續了300年的新聞自由“走到盡頭”。這一調整被認為是英國政府對不斷變化的媒體現實做出的反應。2011年《世界新聞報》發生的“竊聽門”,以及一些社交網站之後在倫敦騷亂中的表現,都刺激了英國社會圍繞“言論自由”及媒體道德出現前所未有的困惑。媒體在西方社會被普遍當成“第四權力”,在以往傳統社會里政府權力優勢明顯時,人們對“第四權力”給予了鼓勵為主、甚至放任的態度。然而進入互聯網時代,社會權力結構在嬗變,英國這樣的社會也面臨社會傳統力量與輿論力量之間的再平衡。對媒體來說,永遠是言論自由越多越好,獲取信息的手段越不被限制越能搞到猛料。公�通常會把這一切當成“大娛樂”,他們對媒體一旦朝著極端變化有可能傷害到社會及國家利益並不很敏感。全世界輿論場都流行不同程度的民粹主義衝動,政府推行治理措施很容易被描述成“別有用心”。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自治能力堅信不疑,在他們心中實際存在一個超級自由的烏托邦。英國實際上只朝報業監管邁了一小步,在該國媒體界引起的反感如此強烈,這一衝突是世界輿論現實的縮影。凡是互聯網發達的國家,大體都邁過了“警惕政府專權”作為輿論第一要務的時期。互聯網徹底削弱了各國政府對輿論的主導能力,增強了輿論的政治動員力,並且為儲存數派力量對抗社會主流聲音提供了方便。英國大概意識到該國輿論界的一些動向對法律形成挑戰,“擦邊球”越來越多,因此成立官方監管機構雖然會引起一些抗議,但女王還是簽了“特許狀”。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媒體的行業自律比英國的更鬆弛,不少發展中國家的媒體還處在對言論自由的早期興奮中。一些人主張傳統媒體的監管以社交網站的放任為參照,而不是社交網站加強對違法信息的監控。社會秩序同發佈信息的自由是一種微妙關係,成熟的社會一直根據自身的實際,調整二者的關係。鼓勵自由發佈信息會刺激社會的活躍,增加公�的承受力,但這種鼓勵在任何國家都有大致相同的邊界,那就是不能破壞社會的運轉,不能損害現有法律體系的權威。西方社會一邊意識到自身在互聯網時代面臨新挑戰,一邊對第三世界國家媒體的出格行為給予鼓勵。某個西方國家為維護法律和社會穩定,出台一些監管措施,搞一些“潛規則”,如果出抱怨和反對聲,一般限于該國國內,不會形成西方輿論共同的口誅筆伐。而如果同樣的事情出在非西方國家,比如出在中俄,西方輿論必群起而攻之。媒體往往是一國各種力量中最活躍的,但怎樣讓媒體的正面作用發揮到最大,儘量避免輿論開放的負效果,只有相關國家自己才能有最真切的感受,以及最準確的把握。這實際關係到一國重大利益,不可能讓外部力量越俎代庖。英國“特許狀”提供了一個信息發達國家加強媒體監管的案例。以超越意識形態的實事求是態度觀察它,我們就有可能透過別人的問題,獲得對自己有價值的收穫。▲(作者是環球時報評論員)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