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2年北京接待國內遊客達1.362億人次,新蒲崗迷你倉同比增長6.3%。其中,旅行社接待國內旅遊遊客為351.7萬人次,同比下降8.6%。散客化的趨勢逐漸明顯,表明北京旅遊產業發展到了一個重要拐點,需要加快旅遊產品向休閒復合型轉變。為此,7月9日,由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中國旅遊報社、北京旅遊學會承辦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與北京旅遊轉型升級”座談會在京舉行,會議就北京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進行了探討。2012年,北京市旅遊接待人次超過2.3億,旅遊收入也超過了3600億元。旅遊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對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然而,北京也遇到了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約束和瓶頸。成功在轉折點成功者不是成功在起點,而是成功在轉折點。當前北京正處在城市轉型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階段,旅遊業作為一個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服務業,它對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而北京旅遊業自身在發展定位、轉型升級等方面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北京市副市長程紅說,作為一個首都城市,如何對旅遊業下一步發展進行準確定位,更好地發揮比較優勢,是北京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北京旅遊業發展絕不是單純的一個產業選擇,而是城市定位當中國家首都的重要功能。如何從一般的觀光加快向商務旅遊、休閒旅遊和其他專業旅遊的轉型,需要加以關注;怎麼由各種旅遊主體向企業化、品牌化、集團化發展,從而提高組織化程度,也必須予以重視。從規模上看,北京正在實現現代旅遊的起飛,但從質量上講,北京的旅遊才剛剛起步。北京市旅遊委主任魯勇說,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是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城市定位。因此,建設宜居宜游城市,實施綜合配套改革,以有效振興現代旅遊業,是現實所需,順勢之舉。他認為,需要解決好3個問題:一是增大社會公共服務與保障投入,以滿足大�化旅遊需求。二是形成現代旅遊主導的城市資源統籌、產業聯動的綜合服務體系。三是建立健全有利於現代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制度和服務保障體系。城市與旅遊一體化轉型升級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實施綜合配套改革需要用新的觀念來拓展思路。正如世界旅遊城市聯mini storage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魏小安所言,要研究旅遊轉型升級,核心是轉型,轉型的核心是體系化,把以前單一的以觀光旅遊為主的體系,轉向為觀光、商務、休閒、度假、鄉村、特種旅遊相結合的綜合經營體系。再看升級,升級的核心是層次化,並不意味著都追求高端,而是應該建立合理的旅遊運行體系和精品體系。理清城市與旅遊的關係,才能對轉型升級有系統化的把握。中國旅遊報社社長高舜禮認為,轉型升級不僅是對旅遊業的要求,也是對城市發展的要求,轉型升級對指引城市與旅遊業發展具有銜接與溝通兩大領域的作用,升級不但是對發展方式的調整,也是對發展目標的追求,還是對發展過程中一些關係把握的要求。順著這樣的思路,就必須考慮發展方向與發展方式問題。對此,高舜禮提出了把握好“六個關係”,即把握好城市發展與旅遊提升的關係,把握好發展導向與範例參照的關係,把握好城市形象與公共服務的關係,把握好入境與國內旅遊的關係,把握好基礎優勢與創新發展的關係,把握好主色調與多元化的關係。貴在細節把握怎麼使旅遊者的生活更方便一些,這是下一步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恰恰在這一點上,我們和發達國家城市有巨大的差距,需要從細節方面加以改進。旅遊業已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重要先導,也是文化名城展現的一個重要載體。國家旅遊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周久才認為,北京擁有很多資源,文化名城的建設絕不是單純看擁有多少資源,而要體現它的文化價值,旅遊恰恰在這方面大有作為。在轉型升級方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管理學院院長鄒統�教授更強調北京打造旅遊樞紐的重要性。他指出,縱觀世界一流旅遊城市,新加坡、迪拜等都以打造國際旅遊樞紐為戰略定位,其目的就是實現其對區域和國內旅遊發展的絕對控制能力。長期以來,北京一直把自己定位為中國首要旅遊目的地城市,主要是依賴它所擁有的資源來積累財富,而非通過流經它的東西取得控制力。北京要建設世界旅遊城市,不僅僅要成為國際旅遊目的地,也必須成為區域旅遊樞紐,例如中國的門戶、東北亞的樞紐,即要建設成一個具有樞紐功能的旅遊目的地。為了強化樞紐功能,北京應當加強客流中心、國際交通中心,以及國際旅遊企業的總部基地等三方面的建設。self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