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劉樹勇 微博:weibo.com/u/1454064140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文學獎(以下簡稱為諾獎)終於水落石出,儲存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愛麗絲·門羅�望所歸。門羅是2009年布克國際獎獲得者,在今年立博諾獎賠率榜高居第五,10月1日以後,迅速躥升到第2位,考慮到今年諾獎不大可能給村上春樹,則門羅事實上已被賭博公司鎖定為優勝者。門羅的寫作深刻而平易近人,善於用最簡單的故事講述生活之惡,她用女性悲慘的命運來隱喻人類的悲慘命運,直指存在的本質:我們注定會錯過今生,每次抗爭,只能讓內心的傷口進一步撕裂。門羅被認為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寫作者,過去5年一直高居諾獎賠率榜前列,諾獎選擇她,沒有人會覺得奇怪,當然,喜歡她同胞阿特伍德的中國讀者可能會更多一些。不否認,諾獎只是一次公共事件,與文學的本質無關,一個作家的價值也不能用是否獲得諾獎來評價,過度關注它,其實是過度信仰成功學的體現。然而,作為公共事件,諾獎依然有它的意義,看到賠率榜上那些陌生的名字,相信絕大多數中國讀者感到好奇:哪兒冒出這麼多作家來呢?其實,他們在國際文壇上均久已成名,只是由於翻譯等原因,我們一直不知道而已。沒有中譯本的那些大師們比如韓國詩人高銀,今年賠率榜上高居第4,在過去的5年中,他一直排在前10名,高銀是一位僧人,今年80歲,他的詩充滿禪意,在歐洲備受推崇。再比如匈牙利的彼得·納達斯,他的小說《A Book of Memories》(一本書的記憶)《Love》(愛)《Own Death》(我的死亡)反響極大,他的新作《My New American Life》(我的美國新生活)轟動一時,今年賠率榜高居第3。還有阿西亞·吉巴爾,今年並列第6,是唯一一位來自阿爾及利亞的法蘭西文學院院士,近幾年來一直被立博賠率榜看好,2009年曾高居第2,可這麼著名的作家,居然沒有中譯本,最近上海文藝出版社即將推出《房間里的阿爾及利亞女人》,算是填補了一個空白。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中國文學在社會的影響力大大下降,但世界文學依然在迅猛前行中,普通讀者對當下世界文學的最新成果感到陌生,就會產生“諾獎太政治化,淨找一些冷門作家”的想法,這雖然也有一點道理,可熱門作家,我們又知道幾個呢?這也許是諾獎最好的一面,它告訴我們:該讀書了。門羅打了出版業一個措手不及究竟是愛麗絲·門羅,還是愛麗絲·芒羅,翻譯們還在爭論,恰好說明,我們對這位大師關注太少。到目前為止,大陸出版的中譯本寥寥無幾。2013年諾獎獲獎名單公佈前半小時,亞馬遜中文網站上愛麗絲·門羅的《逃離》銷售榜排名在2000位之後,但公佈5分鐘後,迅速升至第11位,第二天則成為第一,且全面斷貨中,出版方不得不緊急加印。其實,像《逃離》這樣的名著本應更早得到讀者關注,可沒有諾獎的點石成金,它就只能待在書架上,聽任灰塵的埋沒。好在,譯林出版社即將推出門羅的7本書,其中《公開的秘密》將于本月底翻譯上市。聯想到譯林出版社此前推出的《卡爾維諾文集》《阿摩司·奧茲文集》等,市場影響僅僅局限于文學愛好者的圈子中,不能不令人感慨,我們的閱讀實在太功利了,到了只認諾獎不辨好壞的地步。卡爾維諾、阿摩司·奧茲一直是諾獎的熱門作家,不論能否成功(卡爾維諾已去世,無法再獲獎了,奧茲今年賠率榜並列第8),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大師,這麼有營養的作品都能錯過,讓人無語。加拿大作家還有得諾獎的可能其實,門羅之外,加拿大還有阿特伍德,在很多中國讀者眼中,她比門羅更令人賞心悅目,因為她敘事技巧更豐富,對人性透視異常深刻,從文體與沉思完美結合的角度看,堪稱獨步當代。如果她最終無法獲得諾獎,只能說明評委會太沒眼光了。阿特伍德作品中譯本非常多,如《荒野指南》《可迷你倉吃的女人》《人類以前的生活》《償與債》《強盜新娘》《肉體傷害》等,建議從《藍鬍子的蛋》看起,這是一本短篇集,容易入門。翁達傑是加拿大另一位有潛力的作家,《英國病人》讓他一夜成名,今年國內推出了他的《貓桌》中譯本,他是一位詩人,他的小說充滿了輝煌的激情,他雖已70歲了,但在諾獎的視野中,還算是一位“年輕人”,關鍵看他運氣如何。美國還有卡洛爾·歐茨今年,菲利普·羅斯被許多人看好,因為美國已20年未獲諾獎,羅斯成名又很早,《被釋放的祖克曼》《慾望教授》《退場的靈魂》《乳房》等均有中譯本,但還是從《再見吧,哥倫布》讀起比較好,它是一個中篇,體現了一個中產階級猶太青年的迷茫與困惑,與當下中國讀者的感受接近。但事實上,卡洛爾·歐茨並不比羅斯差,她在今年賠率榜上排名高于羅斯(她第2,羅斯並列第8),對於重視文體的讀者來說,歐茨顯然更勝一籌,她善於把回憶、感情波動糅合在敘事中,使極為漂亮的故事中有了一份沉鬱、滄桑的節奏,這一點很像福克納。她的《光明天使》《我的妹妹,我的愛》等均有中譯本,但建議從《狂野之夜》讀起,這是5個短篇組成的小書,全面展現了歐茨的寫作技巧,她模仿了五位文本大師的寫作,學誰像誰,令人驚嘆。托馬斯·品欽是一位後現代主義大師,他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已被譯林出版社介紹到國內,但不太容易讀,東拉西扯,不知所云,建議從《性本惡》開始,體會一下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小說。短篇小說更適合當代讀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和布克國際獎均授給了短篇小說家,這或者意味著,一直不受關注的短篇小說正在踏入主流。短篇小說最能體現寫作者的才華,且對作家文體敏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生活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中,空間感、邏輯性較強的長篇小說事實上疏離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不如短篇那麼直接、犀利。更何況,今天讀者已經很難有耐心讀那麼長的作品了,因為這是很冒險的,讀長篇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如果趕上一本不那麼好的書,便有得不償失的感覺。小說與讀者的氣質和經歷高度相關,因為它需要讀者參與其中,如果不是邊讀邊想象的話,那小說將味同嚼蠟,可現實是,容易進入的小說常常沒營養,有營養的小說又太難進入。這是短篇能走紅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於這個趨勢,九久讀書人公司把握得比較准,前年起推出了“短經典叢書”,許多作家過去很少被我們關注,比如愛爾蘭威廉·特雷弗,今年諾獎賠率榜上排第12名,去年諾獎獲得者宣佈前,他的排名突然飆升,一度超過了莫言,他被譽為“當代英語世界最偉大的短篇小說家”,“短經典”收入了他的《雨後》,每篇讀來不過5分鐘,卻感人至深,堪稱是一次難得的精神享受,實在不可錯過。別忘了布考斯基其實,在從沒被諾獎關注的作家中,也有大師。他們可能不優雅,不均衡,不完美,但他們的創造力驚人,別開境界,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與震撼。比如今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的布考斯基的《苦水音樂》,每個故事短到極致,一本集子收入了三四十篇小說,其中幾篇堪稱難得的傑作。布考斯基主要寫中下層人的生活,比如他寫到一個人迷戀在電梯中性侵犯,因為他是個小人物,充滿失敗感,在家中抬不起頭來,被侵犯的女人把他叫到家中,可他卻突然變得無能,結果,他又回到電梯中去冒險。這種誇張、犀利卻有些粗野的寫作,恐怕很難被文學史家們認同,卻能讓讀者重新去審視人生。布考斯基成名很晚,去世又太早,主流一直沒能接納他,更別說被諾獎提名了,可他的寫作注定是一道耀眼的光芒,我們的孩子會記住他,會從他的寫作中得到�迪。確實,諾獎說明不了什麼,卡夫卡、博爾赫斯、喬伊斯均未獲得諾獎,而他們加起來,恐怕比所有諾獎作家的成績都要大,更何況,諾獎還一再忽視了米蘭·昆德拉,所以,隨諾獎喧鬧去吧,看好自己的書,比什麼都重要。陳輝/文self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