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方日報訊 (記者/孫穎 楊磊)深圳將加大食用農產品的抽檢力度和頻次,新蒲崗迷你倉抽檢標準、頻次也將向香港“看齊”。同時,將在21個農批市場建立分檢中心,抓住食用農產品入口關。這是記者從昨日深圳市場監管局召開的深化改革媒體座談會上瞭解到的。食品安全21個農批市場擬建立分檢中心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徐友軍透露,深圳將重點抓食用農產品安全,防止出現系統性、區域性、行業性的風險。“按常理來說,種養殖是食品安全的源頭,但深圳種養殖特別少,所以我們把食品安全源頭定位在食用農產品方面,包括蔬菜、水果、米、糧等原材料是我們監管的重中之重。”為此,深圳將加大對食用農產品的抽檢力度和頻次。“我們對食用農產品的抽檢要達到香港標準”,徐友軍介紹,去年深圳每千人食品抽檢為2.2批次(每千人食用農產品抽檢0.4批次,食品生產、流通、消費三環節抽檢1.8批次),而香港每千人食品抽檢為9批次,發達國家每千人食品抽檢為7到10批次。要達到香港的標準,深圳一年要對食用農產品抽檢13.5萬批次,“抽檢的密度越高,供貨商的僥倖心理會越小,用這種機制倒逼他們重視食品安全”。據瞭解,深圳食用農產品供貨體系分為三級,第一級為包括海吉星在內的21個農批市場、100家大型配送企業,第二級為400多個農貿市場及400個大型超市,第三級為6萬多家餐飲店。“農貿市場、超市、餐飲店很多都是從農批市場進貨,我們要把住農批入口這道關,要對21個農批市場實行重點監管。”徐友軍透露,市場監管部門將在每個農批市場建立食用農產品分檢中心,實現駐場監管。“農批市場一般凌晨卸貨,我們也要同步上班,看到貨物進場就要截住進行檢測。”徐友軍表示,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將對整車產品進行銷毀,從而確保高質量農產品進入深圳。此外,市場監管部門將在深圳100個配送企業、400個農貿市場及400個超市內,建立1000個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網點。徐友軍還透露,深圳還將建立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電子平台,“像股票一樣將食用農產品檢測情況實時公佈,加大社會監管”。上述計劃何時實施?市食安局副局長陳建民表示,這些只是初步設想,目前還在論證當中,還要爭取財政及編制部門的支持。“我們爭取兩年之內在食用農產品方面抽檢達到13.5萬批次,也就是達到香港標準。”對於為何需要這麼長時間,陳建民解釋,目前21個農批市場除了海吉星確定由市場監管局監管外,其餘的還是由各區農業主管部門監管,建立分檢中心需要時間。不過記者在該局提供的2014年計劃中看到,2014年深圳將以香港為目標,全年實現食品抽檢52500批次,全年抽檢食品達到3.5份/人,抽檢數量同比增長約90%。商事登記制度註冊門檻降低後需加強後續監管審批深圳自從去年3月1日率先在全國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新登記商事主體36萬戶,同比增長152%,實有商事主體133.1萬戶,同比增長39.8%。平均每千人擁有商事主體89戶,居全國之冠,不僅帶動了就業,也推動納稅戶不斷增長。深圳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市場准入門檻,激發民間投資創業創富熱情,得到各界稱讚。但也有專家擔心,在降低門檻的同時預防可能存在的風險也尤為重要。深圳市場監管局註冊分局局長鐘文稱,從商事登記制度實施後的情況來看,風險主要涉及後續的監管審批,“盡管目前還沒有出現很大的風險性事件,但風險是存在的。從目前來看,後續審批監管的力度不夠,一些措施還沒有制定到位”。據其介紹,按照相關工作機制,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註冊完畢後,涉及需要後續審批的,市場監管部門會將相關信息傳送到臨時信息平台,相關審批部門可去該平台查詢,將該主體納入後續的監管審批。“從目前情況看,數據出現了不對稱,我們發出的信息較多,但真正進入到後續審批部門發證的還不多。”鐘文解釋,造成這種數據差距,可能是有些主體在領取執照後,受制于經濟或其他因素沒有實際經營,也有可能是商事主體拿了執照後沒有去辦理相關後續審批,擅自開業。“相關審批部門沒有完全跟上,這些就是風險。”鐘文告訴記者,為了解決這些風險,市委、市政府部署了專項行動,要求各個部門今年加大力度繼續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他表示,今年市場監管部門將完善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加快完成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制定,積極推進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認繳制、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改革、會計師事務所登記改革、“三證合一”等改革,推動全市各許可審批部門加強商事登記改革配套的審批制度改革和迷你倉管制度建設。此外,將全面推進企業營業執照“一小時辦理”,分步推進個體工商戶“一小時辦照”。電梯安全今年�動全市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深圳目前電梯總量達到11萬台左右,近年頻發的電梯事故讓公�對電梯安全十分關注。作為監管部門,市市場監管局去年對電梯安全監管方式進行了改革,確立了電梯使用單位負首責制、建立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制度、建立電梯事故責任險等。徐友軍透露,深圳將重點抽查3類電梯的安全,分別是人流密集區電梯、老舊電梯、市民舉報投訴多的電梯。他介紹,今年市場監管部門將推進電梯安全監管方式改革配套制度建設,完善電梯監督抽查、增設電梯委托檢驗項目、電梯維保單位分類分級監管等規則和標準,突出對生產和使用單位責任的監督。“深圳有7000多台15年以上的電梯,這些電梯多數技術落後,製造工藝差,部件老化嚴重,容易引發故障和事故。”他說,目前法律對老舊電梯的退出、報廢沒有作出相關規定,國家、省也沒有現行的老舊電梯評估標準。深圳今年將編制老舊電梯安全評估標準及辦法,�動全市老舊電梯安全評估工作。經過專家評估不能使用的將全部淘汰。“為什麼目前電梯檢驗合格後三五天又可能發生事故,主要是現行檢驗標準落後。”據市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國家只對電梯的18個項目進行強制檢驗,22個項目都是通過維保單位自檢進行。為此,深圳將成立由企業、協會、政府部門等相關人員組成的特種設備安全技術委員會,制定更高的電梯檢驗標準,改變目前電梯檢驗標準滯後的情況。■相關市市場監管局:將“深圳標準”打造成特區新名片今年深圳“兩會”,打造“深圳標準”首次進入市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城市發展一個全新的目標。作為標準化工作的主管單位,今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將打造“深圳標準”列入改革創新的範疇。“我們要通過打造‘深圳標準’,提升深圳質量,從而進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徐友軍透露,深圳的標準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過去5年,深圳累計參與制定修訂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共計1926項,其中包括國際標準571項,在全國大中城市中排首位。與此同時,深圳還率先創建成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國家旅遊服務、國家金融服務和國家電子商務四個標準化示範區。徐友軍介紹,當前,除了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提及較多的是行業標準。按照行業標準建立的一般規律,大多應該由行業內的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多家企業一道為產品制定標準,但現有的行業標準制定過程“走歪了”。徐友軍以市民常用的手機充電器為例,“大家出差除了帶手機還要帶充電器,幾乎是一個品牌手機配一個充電器,消費者使用不便,還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徐友軍認為,手機充電器的型號和接口始終難以統一,不是技術上難以實現,而是利益在其中作祟,“行業標準早已淪為部委標準,改革難度很大”。為讓行業標準的建立重回正軌,市市場監管局表示,將在今年大力推動建立社團標準。“社團標準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行業標準”,徐友軍說,深圳已經在貴金屬、鐘錶、新能源、智能電視等11個行業搭建起企業標準聯盟,聯盟標準建立的過程將完全交給市場,市場監管部門鼓勵企業聯盟進行跨區域、跨國家標準化制定。未來,深圳還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中引導建立更多企業聯盟,鼓勵企業聯盟間的標準競爭,並推動聯盟標準上升為國家和國際標準。“‘深圳質量’是大質量,‘深圳標準’也是大標準”,徐友軍說,深圳標準不僅僅是產品標準、行業標準,它還將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領域廣泛建立。“政府轉變職能減少審批後,還需要設定一系列的管理和服務規範,市場主體參與進來了,就必須按照標準來做。”徐友軍說,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的標準化既能減輕政府壓力,又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此外,深圳還將在第三產業包括酒店業、旅遊業廣泛引入標準化管理方式。在安全、健康、環保等領域,深圳將適度提升標準水平。“比如市民買房裝修,有些房子幾個月後還有甲醛殘留,今後我們在制定裝修材料的標準時將考慮把標準提升至歐盟水平”。深圳標準化工作的改革創新還將帶來一批象徵著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按照市市場監管局的構想,在提升標準之後,深圳將通過第三方認證機構,給符合“深圳標準”的產品和服務打上標識。“印有深圳標準的產品和服務可能價格會比較高,但我相信,追求生活品質的市民願意多花一點錢購買可靠優質的產品。”徐友軍說。圖片說明:深圳把食品安全源頭定位在食用農產品方面,包括蔬菜、水果、米、糧等。資料圖片迷你倉將軍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9 的頭像
    sgusers9

    sgusers9的部落格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