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個人遊」實施開始,迷你倉將軍澳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不斷上升,從○三年約七百人大幅增至一二年的二萬四千人,令不少市民擔心香港長遠的承載能力。有政黨因此建議政府向非本港居民,徵收陸路入境稅,以減少旅客流量。誠然,筆者認為這種做法在執行上存有困難,且明顯針對內地旅客,損害香港的形象之餘,深化中港矛盾,絕不可取。內地人與港人同是中國的炎黃子孫,雙方應該互相包容及尊重,而且內地人來港旅遊為香港經濟帶來可觀的收益,若以徵稅方式減低內地旅客來港意欲,必定為本港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入境稅含歧視成分向非本港居民徵收陸路入境稅並不可行,原因主要有下列三項:一、經陸路口岸入境的旅客人數眾多,在口岸收稅難免會拖慢旅客入境的速度,如何在水貨客、旅客、跨境學童及工作人士之間作出區分更是一大考驗,執行難度極高;二、若香港向內地訪港旅客徵收入境稅,內地亦可能會採取相同的做法。現時每天若有十八萬香港居民經陸路到內地,一旦內地向香港人徵收入境稅,不少香港市民的生活將會受到影響;三、若然只向內地訪客徵收入境稅,而港人得到豁免,此舉有如「趕客」,甚至涉及歧視他們,中港兩地的矛盾將進一步深化。徵收陸路入境稅的建議令我聯想到曾令不少華人髮指的加拿大「人頭稅」。在十九世紀末,超過一萬五千名中國勞工在太平洋鐵路工程上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他們24小時迷你倉付出非但沒有受到表揚,當地政府更針對性地向中國移民徵收五百加元的人頭稅,金額相等於很多華工兩年的工資。加國只歡迎能負擔人頭稅的中國人,做法令到很多華工感到憤怒及屈辱,然而經華人社團多年努力平反,當地政府最終於○六年向華人正式道歉。雖然陸路入境稅與加國的人頭稅性質不同,但兩者同樣包含歧視成分。人頭稅政策歧視華人,引起二十多年的糾紛乃是前車之鑑,筆者不希望香港自製禍端,激化中港矛盾。提升接待旅客能力有團體近日在尖沙嘴發起針對內地旅客的示威活動,與內地旅客發生罵戰。雖然示威者只是少數的香港人,但他們的不禮貌行為仍然影響香港聲譽。內地訪港旅客是香港人的同胞,他們通過合法手續來港,不但促進兩地的文化交流,且推動兩地經濟合作,因此不應受到排斥。事實上,個人遊自○三年實施至今,除了振興旅遊業,更為基層市民帶來了大量就業機會,對推動香港經濟發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每項政策都必有其利弊,若只見其弊不顧其利,並以「斬腳趾避沙蟲」的方式處理內地訪港旅客大幅增加所衍生的問題,是相當不智的做法。當局應該做的,不是以「源頭減人」的方式減輕香港的負荷,而是逐步增加基建以提升酒店、景點及旅行社的接待旅客能力,例如在邊境口岸設立大型購物中心,不但能分散人流和滿足旅客的消費需要,更可為附近的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一舉多得。迷你倉旺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