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施建 劉雨亭移動互聯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self storage從營銷的角度,這催生了無限的可能,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現實的困惑。相對於PC互聯網來說,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具有“唯一性”,這種強身份識別屬性,大大強化了精准營銷的內涵,透過用戶行為分析和數據挖掘,廣告主與消費者可以達到營銷人夢寐以求的一對一溝通效果。換一個角度,移動互聯網充分整合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但用戶使用場景的碎片化,同時也讓廣告主的商業價值轉化變得更加困難。再比如,移動設備的屏幕相對較小,這使得受�更容易專注于推送而來的廣告信息,取得更佳的營銷效果,但這也更容易對消費者構成打擾。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移動互聯網營銷將何以顛覆,又如何創新?未來廣告“理想國”毫無疑問,現在已經是智能手機的時代。形象地說,如果一個人離開家忘了帶手機,就像出門沒帶鑰匙一樣。事實上,不管在家里、在路上,或者在工作環境里,手機已經幾乎成為人們時時刻刻的伙伴。穀歌中國區大客戶業務部總經理唐紅�表示,現在穀歌在很多國家和地區的移動搜索量,已經超過了用戶在PC上的搜索量。而攜程有超過30%的訂單是從手機端而來。唐紅�表示,對於廣告主來說,智能手機的用戶將是他們非常重要的客戶群。當然,從目前來看,營銷界對手機這個屏幕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比如手機屏幕實在太小,廣告體驗會不會受影響?手機上的廣告也無法做得像PC上那樣豐富多彩。屏幕尺寸確實構成了移動營銷的一個很大限制,但手機也能提供給其他媒介不一樣的價值,比如時間信息、地點信息,它能幫助廣告主與用戶之間建立起各種各樣更有效的聯繫。還有,屏幕小雖然是個缺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用戶的眼睛怎麼都能看到它,躲也躲不掉。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那麼,未來的廣告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唐紅�表示,穀歌認為未來的廣告趨勢應該是5個“C”。第一個C是選擇(Choice)。有了手機之後,很多事情都會變得很方便,但怎樣才能把這些技術真正地利用起來,把它跟消費者的實際需求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YouTube上70%的廣告可以由用戶來選擇看還是不看,用戶不喜歡可以立刻把廣告關掉。現實的情況是,消費者身邊的廣告已經太多,已經影響到他們的感受,這不僅是對用戶的傷害,也是對廣告資源的浪費。在穀歌看來,用戶對廣告應該有自己的選擇,看或不看,有興趣或沒興趣,把選擇權交給用戶。事實上,做到讓用戶選擇之後,奇跡發生了。YouTube上,用戶關掉視頻廣告的比例減少了40%,更多用戶選擇把廣告看完。美國一個場地賽車手為一個汽車廠商做的4分鐘廣告,甚至被完整地看過3000萬次。第二個C是控制(Control)。用戶可以選擇廣告之後,廣告平台要做到讓用戶只接收他們感興趣的廣告,比如說,如果用戶願意提供基本信息,平台就會向其推送感興趣的廣告,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看到鋪天蓋地的廣告。第三個C是吸引力(Charm)。現在通過互聯網分享信息已經非常容易,廣告界需要思考的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怎麼樣把技術和廣告的創意,以及美輪美奐的創新結合在一起。第四個C是連接(Connected)。多屏的環境下,怎麼讓廣告主實現有效覆蓋?穀歌的廣告系統已經可以把PC、平板電腦和手機連接在一起了,把不同平台的廣告組合起來。第五個C是評估(Calibration)。如果傳統媒體依靠的是尼爾森等一些著名的調研公司做抽樣調查,移動營銷則可以讓廣告主投下去的每一分錢,不管轉化效應還是品牌效應都是可以用數字算出來,每個網站的點擊率是多少,轉化率是多少,這些人群是不是我要的,都可以追蹤和評估。未來,這尤其將是移動互聯網廣告的發展方向。社會化營銷法則移動互聯網在帶來新的營銷潛能的同時,也給廣告主的營銷管理帶來了挑戰。到底企業家應該怎麼來制定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戰略?在時趣互動CEO張銳看來,這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剛開始時,大家提到社會化營銷,就會想到大量轉發,“不就是找姚晨轉發一條微博嘛”。當時,北京一些專門做大號交易的廣告平台,鼎盛時可以做到一個月數億元的流水。但大號營銷的問題在於,廣告主並不真正知道大號的受�構成,也不了解其粉絲與自己消費群的相關度,大號的內容也不排除存在風險,需要管理。當然,更重要的是,大號會損害平台的利益。隨即,人們把“內容為王”當作社會化營銷的法則,社會化媒體讓信息形成了一個可以快速流動的網站,這其實對營銷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廣告主來說,那種一年只需要一支經典廣告片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社會化媒體時代,內容變得極其迷你倉片化,廣告主需要準備大量的內容,不斷在信息網絡上進行發佈,才能滿足大家的期望,這會涉及大量內容的製造和傳播,最終用戶變得越來越不容易被打動,而好的創意往往可遇不可求。再接下來,熱點營銷走上前台,最典型的是杜蕾斯的那次大雨營銷,這很有效,但對大部分品牌來說,很難做到每個事情都能夠和熱點相關,而且這背後還蘊藏著風險,不是每個企業的品牌都有那麼大的包容性。張銳表示,社會化營銷不再是10年前可以一夜間通過登陸央視就全民皆知的事情了,它靠的不是一次兩次的短期廣告行為,而是長期、多細節的反複循環的管理行為。大量的工作,蘊藏在每天枯燥的日常管理中。任何一種營銷模式都需要一個成熟的評判體系。張銳表示,成功的社會化營銷,都不僅僅把它看成一個營銷,而是構建自己在社會化媒體上的一整套商業模式,並最終與企業的銷售能夠形成閉環。只有這樣才能讓廣告主清楚地看到自己投入和產出之間的比例。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在社會化平台上來重新構建自己的新商業模式,需要搭建新的體系。對此,張銳的建議有三條:第一,廣告主要先從數據、技術和流程的角度上理解社會化營銷,而不是簡單地找到一個大師找到一個創意團隊,並期望他們能夠在若干時間里帶來持續穩定的結果。社會化平台是具有大量數據的平台,企業主自己要把這個平台管理起來。第二,一定要有相關的組織結構。很多企業會覺得社會化營銷很簡單,是一個可以完整外包的事情。但是成功的社會化營銷,如小米,把客服、傳統創新都和社會化營銷做了結合。社會化營銷需要組織內部來承接。第三,要有合理的戰略規劃和KPI體系。過去2年,有無數的企業由於不合理的KPI指標,浪費了資源、精力和寶貴的時間。什麼是正確的戰略,看什麼樣的KPI非常重要?這需要廣告主根據自己的不同目標來切實制定。總之,社會化營銷不是轉發的事情,也不是簡單看粉絲數量,而是要能夠在其中實現真正的商業價值。小米�示錄春江水暖鴨先知,面對新的營銷模式,有人遲疑不定,也有人捷足先登。在這方面,小米可謂是一個成功案例。小米的核心產品包括手機、電視、盒子。小米副總裁黎萬強表示,到目前為止,小米沒有實體店,“我們做的是互聯網手機品牌,最終看重的不是我們賣出多少產品,而是用戶的活躍度”。外界對小米最直接的感受是其營銷渠道的創新,以互聯網的渠道做銷售。黎萬強表示,互聯網手機不靠硬件來賺錢,就像互聯網的應用產品一樣,應該是以增值業務來驅動。談到所謂的小米秘訣,黎萬強認為,主要是三個:第一,參與感;第二,參與感;第三,參與感。社會化媒體環境下,企業營銷怎樣塑造參與感?黎萬強表示,首先要有一個社區。小米選擇的第一個社區運營平台不是微博,而是論壇。這是因為手機需要去刷機、破解root權限,很多知識難以通過微博來完成。小米前50萬用戶都是通過論壇來完成傳播,目前小米論壇註冊用戶將近1000萬,日活躍有100萬,日發帖量在20多萬條。不管是論壇,還是微博、微信,平台提供了移動營銷的基礎,但在此基礎上,參與感才是新營銷的靈魂。黎萬強表示,這既包括話題的營銷,也包括活動的營銷。去年小米手機發佈青春版時,曾做過一個“150克青春”的預熱話題營銷,就是在微博里傳播了一系列的插畫,即大學生活中的一些經典場景,同時拍了一個惡搞性質的視頻。互聯網上大家都反對高大全,企業因此需要用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來講述自己的產品。“以前所有的營銷都是一種強制性地教育式地營銷,都是說單向通道,去洗腦。”黎萬強說,但今天的用戶希望親切走進。在活動營銷方面,小米在微博上的一個活動叫“我是手機控”,短時間內吸引了100萬用戶參與,而且沒有花一分錢。這個活動的核心就是大家來炫耀今天玩過哪些手機。黎萬強表示,活動營銷的路徑要麼是給參與者利益,比如抽獎;要麼娛樂化,滿足參與者的炫耀心理——炫耀是人最根本的心理。這是短周期的活動,一般在3-5天左右。小米還有活動持續了3-4年,每周五下午五點都有發佈,稱為橙色星期五。這個活動每次的點擊數都是幾十萬、上百萬,用戶來參與投票,小米手機哪些功能是自己最喜歡的,哪些是糟糕透頂的,小米內部根據投票結果設置了爆米花獎。黎萬強表示,很多企業會忌諱員工泡微博,擔心一旦言辭不當會演變成公關事件,但小米的經驗是,鼓勵員工全員微博,進行全員客服,其利遠大於弊。“參與感是新營銷核心的靈魂。”黎萬強表示,參與感絕對不僅僅是簡單的互動,小米對參與感的理解是塑造起一種友愛的互動,讓員工、用戶發自內心地熱愛產品,發自內心地來推薦產品。mini stor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gusers9 的頭像
    sgusers9

    sgusers9的部落格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