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環上周四,迷你倉最平歐洲央行降息在令市場倍感意外之餘,也讓外界有些困惑。從二季度GDP重回正增長到PMI等先行指標的持續擴張,歐洲經濟複蘇進程確實超出國際社會普遍預期,這對於全球經濟都是巨大喜訊。然而,歐洲央行竟然在經濟向好之時加碼寬鬆,這固然與歐洲人謹慎的傳統有關,但也讓國際社會開始重新審視歐洲經濟的真實複蘇狀況。對此,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 表示,歐元區通縮風險加大以及失業率仍處於高位促使央行進一步降息,但在出口、消費、投資這三駕馬車的拉動下,歐元區仍處於經濟複蘇的起步階段。盡管複蘇勢頭尚未傳導至勞動力市場,但惠譽提升西班牙債信評級、意大利財政赤字下降等信息表明,經濟“兩極化”現象已有所好轉。7月以來,由於歐元對美元持續走強,歐元區的出口行業損失慘重。強勢歐元也進一步加劇了通縮,降低企業利潤率並推遲民�消費意向,從而打壓歐洲經濟疲軟的複蘇勢頭,這對於剛剛擺脫衰退的歐元區來說是頭號威脅,也引起了歐洲決策機構的擔憂。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曾多次表示,歐元匯率是歐元區價格穩定面臨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奧地利央行行長諾沃特尼也表示,歐元走高拖累歐洲出口,特別對南歐國家經濟形成威脅。基於此,歐盟委員會在最新的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報告中調降了2014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如今,匯率因素也成為本次降息的主要考量。然而,歐元持續走強固然存在諸多風險,但從投資角度分析,歐元匯率高企則說明全球投資者對歐元資產的信心在回升,而這正是經濟基本面不斷向好的體現。歐盟統計局9月發佈的數據顯示,二季度歐元區GDP環比增長0.3%,為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首次正增長,從而結束了歐元區成立以來歷史最長的經濟衰退。新一輪歐洲經濟複蘇也由此起步。分析認為,本輪複蘇是出口、消費、投資這三駕馬車共同作用的結果。得益于全球經濟複蘇提速,歐洲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如美國、中國、日本、加拿大、瑞士等國經濟狀況較好,外圍環境改善對歐元區出口的拉動作用強于歐元走強的負面影響。同時,居民消費也轉降為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歐債 危機緩和之後居民對政治、經濟過度悲觀的預期有所改善,進而帶動消費者信心回升。相比之下,受庫存等因素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貢獻較為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月初的PPI數據錄得三年半以來最大降幅,加大了市場對迷你倉元區陷入通縮困境的擔憂,但歐元區經濟並未偏離複蘇軌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潘向東說。首先,PMI等先行指標持續擴張,表明經濟前景比較樂觀 。從全球各主要經濟體11月以來相繼公佈的PMI數據可見,歐元區的表現可圈可點。整個區域的製造業PMI從9月份的51.1升至10月份的51.3。其中,歐元區出口新訂單指數已連續三個月處於53以上,顯示歐元區製造業在外需推動下呈現進一步擴張 ,外需改善還表現在法國製造業出口指數攀升至52.9,為2011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外,奧地利等國家出口新訂單指數持續大幅攀升,為過去兩年半以來的最好水平,表明近幾個月歐元區非核心國家的出口增長強勁。這也印證了有關出口拉動經濟複蘇的結論。其次,邊緣國家的財政狀況持續改善。本月初,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公司宣佈,將西班牙國債評級展望從負面調升至穩定,並確認“BBB”評級,這是自2003年以來惠譽首次上調該國的國債評級展望。惠譽指出,作為在歐債危機中“受災”最重的國家之一,西班牙首次獲此“殊榮”,表明該國在削減財政赤字方面取得了進展,在勞動力市場、養老金制度和金融系統等方面也進行了重大改革,經濟競爭性有所提高,增長較預期更早恢複。除了西班牙,意大利財政部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該國10月預算赤字為115億歐元,同比減少了15.4億歐元,表明該國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當然,西班牙‘BBB’的評級距離垃圾級僅有一步之遙,且遠低於其他成員國。這表明該國經濟依然脆弱,高失業率和高預算赤字在中期內將繼 續拖累經濟增長。”潘向東補充道。在各國基本面向好的同時,歐元區金融體系的安全性也在增強。歐洲央行已宣佈,從明年起將對轄區內的128家銀行實行監督和銀行業壓力測試,包括評估風險資產、資產負債表質量以及所持有的資本額等。如果壓力測試顯示銀行存在資本缺口,銀行將需要補充資本。在潘向東看來,此舉對於穩定金融市場具有積極作用。資產負債表審查和壓力測試能夠讓市場重拾對歐洲央行的信心,對實體經濟的複蘇提供支撐。銀行資產負債表的透明度增加將為歐洲銀行業聯盟的建立提供信用支持,而建立銀行業聯盟的目的則是要打破銀行與國家間的惡性循環。目前,歐元區經濟正從債務危機中逐步復原,但各成員國之間的貸款利率仍大相徑庭,貸款利率的差異將妨礙中小企業融資。因此,建立銀行業聯盟將改善這一狀況。儲存
- Nov 12 Tue 2013 08:55
三駕馬車拉動歐洲經濟複蘇機遇大於挑戰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