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代行動通訊(4G)釋照競標終於在昨(30)日落幕,文件倉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謝天謝地」。雖然總標金飆上了1,186.5億元的高價,但還好,C5沒有衝破300億元,全部標金也沒有高到讓各家業者「難以承受」的地步。往好處想,業者們投入這麼高的頻譜成本,要回收成本,別無選擇,勢必要全力發展數據、數位內容服務。改變電信業、甚至整個資通訊產業生態的「數據時代」,即將來臨。許多人說,標金這麼高,業者會把取得頻譜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未來4G服務的通訊費率會居高不下,讓消費者吃虧。但我同意NCC的看法,業者在高度市場競爭下,不會用高費率嚇走消費者,只會努力想別的方法。比較確定的是,未來4G的資費方案應該會像國外其他國家一樣,往「多元化」發展;過去3G時代,「完全沒有限制」的吃到飽方案,應該會一去不復返,可能出現一定流量以內的吃到飽方案,以及各種不同語音與數據服務搭配的方案。我認為,取消毫無限制的吃到飽方式並非壞事,以用量計價的市場機制,比較能杜絕無謂浪費。整體而言,其實有助於消費者權益。在各家業者部分,分析最後的得標情形,既有的三大電信業者是「別無選擇」,非取得頻段不可,因此,標金都落在300億元上下;其他業者有後路可退,搶標彈性就較高。中華電信「標得好」,雖然付出了存倉貴的代價,但也取得最珍貴的C5頻段;國�代表的鴻海集團「精打細算」,花不到百億就取得兩個頻段,未來也會是各大電信業者的重要對手。不過,此次競標最後六家業者人人有獎,台灣市場是否能容納六家業者,是個問題。同時,4G要發揮效用,還是要有足夠頻譜,未滿10MHZ較難運用,未來各業者合縱連橫的空間還很大。中華電信及遠傳等都可能在明年開始提供4G的商用服務,4G代表的非語音、數據服務大戰,將要正式開打。其實,由於OTT(Over-the-top)的衝擊,電信業者語音服務營收已經年年下滑,業者都早已布局各種非語音服務,4G的高標金可望扮演「催化劑」的角色,讓業者動作更積極。現在3G非語音服務中發展得較好的部分,例如數位音樂,可能是電信業者選擇優先在4G時代放大、延伸的部分,只是最大的問題和OTT業者一樣,仍是如何以這些服務獲利,或許可以從資費的多元設計上著手。目前看來,數據時代不能離開「多螢」的概念,這方面,既有的電信業者和鴻海都有布局,鴻海從製造端出發,部分掌握了手機、電視、平板等有數位內容「通路」角色的終端裝置;電信業者則先掌握了服務用戶的經驗,再往各裝置延伸,雙方各有不同的基礎和優勢,未來如何發展,值得期待。(本文由交通大學副校長兼資訊工程系教授林一平口述)儲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