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港內地生因授課語言問題與本地生產生“罵戰”?高考狀元從港大休學複讀準備上北大……連日來,self storage一系列“傳言”與新聞將香港高校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隨著赴港讀書內地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加,港校的一舉一動都牽動內地家長的心。赴港就讀的內地生們究竟有怎樣的觀感?他們在香港是否面臨不適應?他們為何選擇堅守或離開?南都記者進行了走訪。“罵戰”、休學引發內地人關注日前,一則香港城市大學內地生和本地生因授課語言問題引發“罵戰”的傳言,在網上不脛而走,引發熱議。緊跟著,有內地媒體闢謠稱事態根本沒有那麼嚴重。關於課堂罵戰傳言,據說有內地生因教師授課只講粵語表示反對。昨日香港城市大學發言人向南都記者表示,城大在開辦課程時,會考慮不同學生的需要(包括語言方面)而作出相應安排。為此,事件中涉及的中文文學碩士課程的“中國文化要義”科目已事先告知學生上、下學期均可選修﹔上學期以廣東話授課,下學期則採用普通話授課。學生可按個人需要及進度,選擇修讀有關科目。今年錄取了303名內地學生的香港大學,幾天前遼寧狀元劉丁寧在入學一個月後休學回老家複讀,此舉動也引發了兩地的熱議。南都記者瞭解到,劉丁寧大約上月底就向港大提出了休學的意願,在此之前,港大的多位師長、同學曾與劉丁寧討論過學習的問題,也瞭解了她的個人意願。港大發言人稱,學校無論對內地、本地或國際學生都設有各類輔導和活動,例如學術輔導、校園生活輔導、朋輩支持、學會、舍堂活動等,在各個方面支持學生的學習和各項需要。由此觀之,無論是狀元休學,還是所謂的課堂罵戰,並沒有上升到“矛盾”的層面。但毫無疑問,隨著越來越多內地生赴港讀書,他們在香港的適應問題,已引起了內地家長的關注。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港校在內地錄取了1400多名學生。2012年,8所香港高校共錄取約1600名內地新生,較2011年的約1440人上升超過11%。今年香港8大高校錄取了1590名內地尖子生。香港中文大學招收內地生多年。校方表示,學校一向重視非本地學生的適應問題,大學每年都會為新入學的非本地同學舉辦各類迎新活動,並會就安排註冊、選課的事宜進行輔導,以協助學生適應全新的教學模式。據悉,香港中文大學的內地本科生聯合會,是香港各大專院校中成立最早,規模最大,最為成熟且具有影響力的內地本科生團體之一,目前註冊會員超過千人,該會的主要工作是加強本港與內地學生間的聯繫,通過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內地學生更快融入香港社會。文化差異 語言是道關卡國際金融中心、世界時尚之都,�多光環加身的香港,對不少初來港的內地生充滿了誘惑,但如何沉下心來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與當地人和諧相處,對一些內地學子來說,仍是一種挑戰。首先,語言就是一道關卡。“聽不懂(廣東話),真的聽不懂,而且完全沒有適應的過程。”在香港城市大學讀研究生一年級的曹同學,來自黑龍江,到香港已經兩個月,除了地域間隔引發的水土不服之外,文化差異也是她擔憂的。“吃飯、生活習慣這些都是小事,但是上課聽不懂,對學生而言真的很痛苦。很多內地同學都擔心廣東話還沒聽懂,在校學習的一年就過去了。”曹同學告訴記者,她曾和其他內地同學一起估算過,在香港讀碩士平均每天的課程與連帶的花銷就要一千多港元,面對如此“貴”卻又聽不懂的課程,不少內地同學都是十分頭痛的。曹同學認為學校應當盡可能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其實很多授課型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生都是內地學生為主,本地學生幾乎沒有,以我們班為例,全日制的本地生就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做法我覺得也是有好處的。”高考結束後,Jam es就從浙江老家來到香港,如今已是他在香港學習的第九個年頭。“入鄉隨俗,來到這裡就應該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沒理由你去美國也要人家用中文給你上課吧?”Jam es的態度是“既來之則安之”,他認為內地學生的粵語聽說難題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來自江蘇,就讀于香港中文大學的尤同學的立場更折中。他說純粹以粵語mini storage課對於一些完全不懂粵語的內地生來說確實難懂。但香港畢竟屬於中國,普通話和粵語應兼容。他的建議是課堂上教學乾脆用英語。成見與隔閡仍在?隨著香港與內地交流的日漸頻繁,一些內地人與港人在日常生活也會有些小摩擦。“在餐廳吃飯,或是購物的時候,會遇到一些港生說著廣東話,對我們指指點點的,對於和內地學生一起做小組討論,不少港生也很排斥,但是這些都還算好的。”曹同學告訴記者,校園內的“排斥”現象還不算嚴重,“有一次我在迪士尼樂園門口玩,有個發問卷的人來找我。得知我是內地人,對方的臉色立馬就變了,還把問卷收走了。”在香港呆了一年的尤同學說,當地學生一般都會形成local的小團體,不會輕易地融入我們內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不過,只要不斷地和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文化和個性,還是可以和他們做朋友的。”尤同學表示,在香港生活的一年不少港人給了她幫助,社區保安會在下雨天時,主動將傘借給內地學生,而一些本地生也會組織一些粵語的課程和文化知識,讓內地學生能更好地適應香港的生活。在尤同學看來,香港是中式和英式文化的交融,其實港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尊崇的。尤同學表示自己在香港還沒有遇到過不被尊重的事,“不少內地人的做法在這裡受指責,與他們自身的行為有關,即便發生在內地依然會被指責,人們不能因事發香港,而刻意放大、爭鋒相對。”“其實大多數本地學生都不排斥內地的同學,也有很多內地人很好,我們很願意跟他們交朋友的。”M ay是香港一名大二的本地生。她認為一些來港旅遊內地人的某些行為,給港人造成不好印象,在不少港人心中形成了固定思維。各抒己見在香港讀碩士平均每天的課程與連帶的花銷就要一千多港元,面對如此“貴”卻又聽不懂的課程,不少內地同學十分頭痛。很多授課型研究生課程班的學生都是內地學生為主,本地學生幾乎沒有,以我們班為例,全日制的本地生就一個,少數服從多數的做法我覺得也是有好處的。———正在香港攻讀研究生的曹同學入鄉隨俗,來到這裡就應該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沒理由你去美國也要人家用中文給你上課吧?內地學生的粵語聽說難題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來自浙江已定居香港的James 純粹以粵語授課對於一些完全不懂粵語的內地生來說確實難懂。但香港畢竟屬於中國,普通話和粵語應兼容 ,建議是課堂上教學乾脆用英語。———來自江蘇在香港讀書的尤同學相關觀點A 香港仍是求學天堂盡管有方方面面的“抱怨”,在不少內地學生眼裡,香港高校仍是自己理想當中的最佳學府。“就讀手續簡便,費用較出國低,語言文化相近,這些方面的壓力都比出國小。”曹同學說,到香港讀大學仍是不少內地學生的夢想。2004年來港,本科、碩士都是在科技大學讀的電子工程,現在在中文大學讀博士繼續深造的Jam es說,他已經完全適應了當地的生活與學習,更獲得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香港有全球最好的師資,硬件設備,對於學生來說的確是學習的天堂。”B 港校就讀 人脈不如清華、北大?今年高考,南山區華僑城中學考生張怡雯以總分697分的成績,獲得南山區理科狀元,填報志願前,她跟清華和港大都接觸過,多方權衡之下,最終選擇了北大。“香港大學主要生源來自香港,內地優秀生相對較少,而大學里不光老師重要,同學資源也很重要。”張怡雯說。據介紹,去年深中上了清華、北大分數線的考生,基本被這兩校錄取,就讀港大的少之又少,今年選擇港大的也不多。深圳中學教務處副主任宋德意分析,這中間其實並無規律,比如今年本來想報讀港大的盧菲婷,最終選擇了清華,而有一個高分考生,清華、北大爭取了很久都沒用,他就是要去港大。但宋德意認為,深圳乃至南方的考生,在選擇高校和專業的時候更理性,不會盲目跟風,而是根據自身的興趣和發展目標去權衡。“很多高分考生選擇清華、北大,一個原因是這兩所大學匯集了國內頂尖學生,這種同學資源對今後發展至關重要。”本版統籌:南都記者 莊樹雄本版採寫:南都記者 陳紫嫣 何薇 莊樹雄迷你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