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日前就關於珠澳跨境工業園區發展問題與會員企業舉行座談,存倉冀珠澳兩地政府繼續緊密合作,共同研究出臺的優惠政策,促進珠澳跨境工業園區轉型升級。同時呼籲本澳中小企充分利用《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優勢,優化產業結構和發展, 擴大兩地企業交流合作, 推進粵澳合作步伐。會長馬志成、常務副會長何嘉倫、理事長李居仁及秘書長林家偉等出席共主持座談會。 馬志成表示, 珠澳跨境工業區分兩個園區,其中澳門園區約0.11平方公里,珠海園區約0.29平方公里。2006年正式投入運營后,兩個園區發展情況不盡相同:澳門園區�由政府建造的工業大廈吸引幾十家企業進駐,包括製衣、電子、玩具、飲料、物流等,運作較為順利,另有多個地塊由企業自建廠房使用。珠海園區內共累計註冊企業約100家,總投資額約3億美元,其中澳資企業占七成以上。然而,隨著珠澳兩地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受當初自身定位及通關、監管政策的影響,目前珠海園區發展現狀與當初設想相去甚遠,珠海園區內只有40多家企業在艱難運作,廠房空置率近70%。珠海園區難以看到工業園區本應由的車水馬龍,也聽不到轟隆作響的機器聲。珠海園區最初也曾吸引不少澳門企業入駐,但在這裡賺不到錢,只好撤離了,甚至一些企業已經關停破產。目前仍然在珠海園區堅守的企業也普遍存在經營壓力,勉強維持運營。由於園區經濟缺乏活力,珠澳跨境工業區專用口岸較冷清,鮮見車輛往來。 馬志成指出, 一是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設立珠澳跨境工業區最早是由澳門部份成衣界人士提出,旨在應對2005年全球紡織品及成衣配額制度取消對澳門所帶來的衝擊,利用珠海的土地資源優勢和生產成本相對低廉優勢,推動澳門紡織成衣等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解決澳門數萬紡織工人就業問題。然而澳門開放賭權后,勞動力也被博彩業旅遊業吸納,甚至出現短缺,這些紡織工人在園區廠房尚未建成時就已成功轉移就業,就業壓力不復存在。兩地政府對工業區重視程度日趨淡化,澳門製造業升級轉型動力不足,跨境工業區產業層次偏低,企業生存艱難。 二是部份政策與企業經濟的矛盾。珠澳跨境工業區實行24小時通關、專用口岸以及保稅區及出口加工區稅收政策,然而得天獨厚的政策優勢並未使跨境工業區實現其原本的設想、一些企業和園區管理者認為,導致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1、通關關卡重重。面積為0.4平方公里的園區設置了三道關卡,區外貨物出口需要報3次關,比普通工業區還要複雜。澳門和珠海兩個工業區分而治之,不能形成良性互動,兩地企業難以展開有效跨境合作。24小時通關政策只針對出入境人員而言,貨物無法做到24小時通關。 2、監管模式較繁瑣。由於澳門園區未封閉,作為專用口岸的跨境口岸聯檢單位監管制度與一般口岸無異,通關手續繁瑣。貨物由澳門入珠海存放採用備案制管理,但實際實施申報制,與正式報關程式無異,手續並無簡化。 3、園區配套不足,入園企業運營成本較自存倉。珠海園區內部允許工人住宿,企業只能每天用大巴接送工人。同時園區內也沒有配備食堂等生活設施,工人不願來此上班。此外,內地生產成本、勞動力成本不斷增長,也使園區發展工業的優勢逐漸消失。 2009年1月,習近平視察珠澳跨境工業區時,特別強調要積極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的發展。《粵澳合作跨境協議》中明確,要推動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轉型,重點發展高端物流、展覽展銷、中轉貿易、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建設現代物流商務園區。澳門特區政府與珠海市政府在推動珠海園區轉型發展上也逐步達成了相關共識,確立了由加工業向商務服務轉型的發展方向,定位為面向澳門的物流配送基地和面對內地的進口商品展銷中心。去年8月28日,珠澳跨境區進口街正式開幕營運,首家進駐的澳門宇上品公司開門迎客,標誌著珠澳跨境工業區轉型升級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作為澳門業界,我們期待兩地政府繼續緊密合作,共同研究出臺相關政策,加快推進跨境工業園區轉型。 一是建議澳門政府和廣東省政府共同向中央申請橫琴有關優惠政策適用於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主要包括:1. 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保留現監管設施及『一二線設置』,實行橫琴新區通關政策,按照『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人貨分離、分類管理的原則實施分線管理;2. 二是允許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內居住人員;3. 允許在珠澳跨境區內建設商務酒店、餐廳、商場等商業性生活消費設施和開展商業零售等業務,重點發展物流配送、展覽展銷、商務服務等產業。 二是建議政府部門與珠海市政府共同幫助澳門中小企業『零門檻』、『零費用』進駐珠澳跨境區進口街。希望通過珠澳兩地政府合作,為澳門中小企業進駐珠海園區審批提供『一站式』服務,實現『零門檻』;希望由澳門有關行業協會牽頭、特區政府從資金、政策方面給予支援,幫助澳門中小企業進駐珠海園區,如政府支持對珠海園區有關工貿大廈進行改造,以更優惠租金轉租給有意進駐珠海園區的澳門中小企業,甚至對澳門中小企初期店鋪租金實現『零費用』。發揮澳門商貿服務平臺作用,通過品牌代理、連鎖加盟等形式幫助澳門中小企業到內地發展,使珠澳跨境區成為彙聚全球優質正貨的展銷平臺和進口商品的集聚地和消費地。 三是建議聯檢部門通關便利化。建議推動海關、檢驗檢疫等部門加強對監管模式、通關手段的創新,推動聯檢部門資訊共用、查驗結果互認。支持一些政策在珠澳跨境工業區先行先試,破解一些跨境合作的制度性問題。 四是建議加快鴨涌河污染問題治理。跨境工業區緊臨鴨涌河,希望政府能夠給出整治鴨涌河生態環境的具體時間表,解決這一環境污染問題。 討論會上,會員及企業積極發言。有會員關注現時報關程序繁瑣以及報關成本高,也有會員反映現時園區內難以請人等問題。澳青企協綜合會員意見後, 將於短期內前往拜會跨境工業區有關部門, 以探討協調本澳中小企在珠澳跨境工業區發展過程中把握的機遇,促進青年企業投入粵澳區域合作與發展。 迷你倉新蒲崗
- Jul 29 Mon 2013 10:54
配合粵澳發展新形勢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