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倉 去年失業率維持百分之一點八低水平,工作收入中位數持續平穩發展,這些都在意料之中。儘管市場對低失業率已麻木,卻難以逆來順受,特別是未來人手需求有增無減,如何不讓情況惡化是很多企業的擔憂。政府正計劃提出人才長效機制,惟遠水如何救近火? 臨近新春,又面臨人資緊張、客流湧現的兩難局面,零售、餐飲應接不暇。如今不僅僅是新春,挨年近晚已見客源高峰。昨日中區新馬路到殷皇子馬路短短路程,人滿之患幾乎寸步難行。噴水池一帶已被人潮“淹沒”,大三巴路段更令人動彈不得。此情此景,不僅與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漸行漸遠,且人流過於集中,一旦發生意外,隨時有骨牌效應。 到底小城是否接待力爆錶?節假日到香港商業旺區體會一下,插針不入程度遠勝澳門。但香港有大型運輸工具,人流轉移仍方便。澳門則交通成死結,否則離島路�城“胃納”其實十分驚人,幾個大型度假村可將數以萬計的旅客盡收其中。半島舊城區則以窄巷見稱,短時間內集中數千以至萬人,已經擠擁不堪,應否適當控制或疏導人流,如部分路段高峰時段單向行走等,或將人流引導self storage其他區份,值得深思。顯然,不同區份接待能力差異極大,如果旅客只集中一兩個地點,負擔難免沉重。 如何分流旅客需要全盤規劃,包括訊息發放、分區旅遊、路面疏導等。旅遊局期望設計不同旅遊路線分流旅客,但新路線未見踴躍。社會上提出很多寶貴意見,值得政府部門參考。引導旅客到不同區份,需要較長時間宣傳和更多配套。新春前夕來澳的旅客,多為辦年貨,搶購平價貨品。但一窩蜂擁到澳門城區,加劇企業人手壓力,消費隨時變受氣。應該考慮在各區設年貨市場,分流消費人潮。 分流旅客消費有不同方式,不一定集中年尾減價促銷,既然澳門已打造了購物節,何不選擇淡月打響購物節品牌?下半年幾乎每月都有大型盛事,在澳門還在擴大承接力的時候,應聯合各方引導旅客選擇不同時段來澳,旅客錯峰遊澳才能感受城市休閒的一面。 澳門常被批評發展太快但政策滯後,打造城市定位也欠缺清晰規劃,見步行步,企業只能摸著石過河,自求多福。既然已經是具備國際名聲的旅遊城市,理應多方面有成熟配套。只有不斷優化細節安排,才能緩解接待力瓶頸。 春 耕 迷利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