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港珠澳大橋預計在2016 年竣工。從1983 年香港合和實業公司(054 )主席胡應湘提出建設大橋的構想,迷你倉到現在已經三十年過去了。雖然這座大橋最終得以建成,但這三十年來粵港澳三地的經濟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橋建成時的效用和服務對象,亦與當時的設想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香港方面來說,有必要對港珠澳大橋落成後對香港帶來的經濟影響和機遇做一個新的評估。八十年代粵熱港冷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廣東成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先行省份,而珠三角東岸的深圳、東莞等城市,利用毗鄰香港的優勢,迅速承接了香港的製造業轉移,並很快就繁榮起來。而位於珠江西岸的珠海等城市,因為與香港隔�珠江而交通不便,所以經濟發展較珠三角東岸的城市遜色不少。珠海的領導很希望通過建設一座大橋連接香港,帶動當地的發展。尤其是當時主政珠海的梁廣大,更視大橋、機場等大型基建項目為珠海發展的關鍵所在,提出了建「伶仃洋大橋」連接珠海和香港屯門的方案。到了九十年代的時候,梁廣大成功利用國務院領導來珠海視察的機會,說服中央首肯「伶仃洋大橋」的方案,由國家計委正式立項。不過,當珠海將此方案轉交給當時在英國管制之下的香港,希望大橋在香港上岸,並表示只要香港政府同意,不用香港出資的時候,這一方案被末代港督彭定康否決了,給出的理由是大橋上岸處位於屯門,不符合香港的交通運輸布局。回歸後則港熱粵冷但回歸後的數年間,香港經濟低迷。而且此時隨�深圳港口的崛起,珠江東岸的出口貨物不一定需要經過香港再出口,這對已經多年居於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一的香港構成很大壓力。於是香港開始寄望於通過建設一條大橋連接珠江西岸,把東岸「前店後廠」的模式複製到西岸去。然後在西岸製造的工業品再用貨櫃車通過大橋運到香港的碼頭,出口到世界各地,從而強化香港的港口物流中心地位。因此,香港方面對大橋的興趣有了一個很大的轉變,主動提出建設港珠澳大橋。但此時廣東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結構已經發生很大變化,兩地政府對待港珠澳大橋的態度變成了「港熱粵冷」。廣東省政府提出大橋可能對珠江生態和環境產生影響,還可能會影響到北江大堤。同時,由於當時的深圳市領導提出希望大橋在珠江東岸也建一個分支與深圳連接,港珠澳大橋又陷入單Y 和雙Y 方案之爭。到了2005-2007 年的時候,各方對大橋融資方案又出現分歧,久拖不�。汪洋來粵擔任省委書記之後,對粵港合作更加積極,情況才有所改變。中央最終拍板決定由中央和三地政府各自注入部分資本來興建港珠澳大橋。大橋終於得以動工興建。大橋貨運作用降低但此時國際國內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國際金融海嘯的影響下,外部需求不振。中央明確提出要依靠擴大內需來促進文件倉濟發展作為長期目標。而廣東省更是提出要「騰籠換鳥」,逐步淘汰或轉移技術含量低的加工貿易型企業。珠三角東岸的眾多港資出口加工企業已經成為明日黃花。珠江西岸城市,也不再簡單複製過去東岸的「兩頭在外」的出口加工貿易模式,而是更注重內銷市場。這意味�即使將來歐美經濟復蘇,從珠三角西岸經港珠澳大橋進入香港的貨物不會如原先設想的那麼多。為大嶼山帶來機遇因此,建成後的港珠澳大橋的效用必定和當初的構想發生相當大的變化。使用大橋的汽車中,大型貨櫃車的比重會比預計的少,將來很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客運為主,貨運為輔」。而由於廣東和澳門的普通私家車不可以進入香港,因此使用這條大橋的車輛將主要是專營客運巴士和數量有限的兩地牌車輛。但與此同時,港珠澳大橋功能的變化會對香港帶來一些新的機遇。香港受益最大的將是香港機場及其周邊的大嶼山地區。香港政府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離島區(主要是大嶼山)已經取代元朗區,成為香港人均收入最低的一個區。雖然大嶼山擁有多項基建設施和各種資源,包括國際機場、海天碼頭、迪士尼樂園、國際會議展覽場地等。但這些設施卻未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質素的提升,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這個地區現在處於香港區域�面一個交通盡頭的位置,只有一條公路及鐵路與香港其他地區連接,猶如地處「天涯海角」的一個孤島。但隨�港珠澳大橋和屯門與赤�角連接路(與深圳灣大橋相連)的建設,這個地區不但將成為香港的一個重要交通交匯處,而且還會一躍成為整個大珠三角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能夠直接輻射珠三角東岸和西岸各市鎮。澳門、珠海、深圳、東莞及廣州南沙都可以在一小時之內到達大嶼山。因此,對於香港來說,這個投資累積逾千億元形成的交通樞紐,如果僅僅限於交通功能,那就太可惜了。香港需要利用這個機會,同時依托大橋和機場,把大嶼山北部地區發展成為一個綜合性的「橋頭經濟區」,通過各項商務、消費、旅遊、休閒設施的經營,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和周邊珠三角的五千萬居民來此進行消費和商務活動,令其成為一個人流、物流、經濟及旅遊消費的聚集地,成為香港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經濟新增長點過去香港對這種大型交通基建引導的發展模式重視得不夠,錯失了一些機會。以港深西部通道跨海大橋為例,深圳政府在大橋的深圳一側的後海地區積極規劃和發展商務和商業區,做大「橋頭經濟」。而香港一側的天水圍和屯門卻沒有任何與大橋配合的商業規劃。如果當時新界西北能夠利用這個大橋發展出一些面向珠三角居民的大型商業中心,就能帶動新界西北的發展和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天水圍也不會變得那�「悲情」了。因港珠澳大橋形成的交通樞紐所帶來的機會,香港不應該再失去了!作者為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主任方舟存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gusers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